立屯精神 值得学习

左江日报 2020-11-18 11:11 大字

11月13日上午,天等县城南小学50名师生到天等县驮堪乡道念村立屯开展《红色传奇》进校园系列活动之“红色足迹”研学活动。我们35名学生,扛着少先队队旗,戴着鲜艳的红领巾,还有15名老师,前往目的地――立屯开展”红色足迹”研学活动。

在立屯隧道前,我们看到隧道上方的山上有一幅写着“立屯精神、永放光芒”的白底红字大标语,十分醒目。我们走过天梦广场,参观了新建的立屯精神纪念馆,接着沿着隧道未开通前村民曾走过的山路往上行走,一路体验村民以前交通不便的艰难生活。

约四五十分钟后,我们来到了另一边山脚下,这是立屯隧道的另一头,也是立屯手工作坊生产基地。看着眼前的生产基地,我们感受到立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着来到立屯教育基地,解说员小可姐姐介绍说:立屯这个小山村,四面环山,形如漏斗,隧道开通前交通十分不便,出门要爬山,山多地少缺水,生活贫困。“出门三道岭,看天来吃粮,大雨水齐腰,滴水贵如油。”这首歌谣形象地描绘了立屯人当年苦难的生活。

行路难、喝水难成了挡在立屯人面前的“大山”。为了改变贫穷面貌,村民决定挖山开路。1973年,从部队复员回乡的党员赵德清担任屯党支部书记后,组织党员们商讨谋划,动员群众凿山打通一条连接外界的隧道。这条隧道经历了3任支书的接力,带领村民坚持挖了24年,打钝了钢钎2000多根,用了32000根蜡烛,用坏了330支电筒,用废了462辆人力车,搬运石头10000余立方,才打通了一条长460米、高宽各4.5米的出山隧道。以前从屯里出到山外需要2小时,现在仅用10多分钟。此后,立屯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们走进隧道参观。在隧道入口处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廿年凿石穿山不信我村无路,百户同心协力敢夸立屯有前途”。进入隧道,石壁上还挂着当年的钢钎和铁锤,让我们仿佛看见了当年村民们开凿的情景。

立屯隧道通了,水来了,山绿了,村民开始脱贫致富了,并走向小康生活。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们被立屯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深深感动着,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天等人自强不息,苦干实干,团结拼搏,走向新生活。我们要大力宣传和弘扬“立屯精神”,让“立屯精神”世代流传。左图为老师和同学们在隧道前留影。

(《左江日报》小记者、天等县城南小学六(4)班学生:吴贞颉冯凤霞;六(1)班学生:赵露茜;指导老师:卢东兰梁丽丽)

新闻推荐

全力办好“家门口的幼儿园”

□黄克锋农筱桐“以前没能力送孩子到幼儿园就读,现在孩子却能在这么漂亮的幼儿园读书,非常感谢政府为我们扶贫搬迁户解决了...

天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