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亮村:闯出脱贫新“丝”路

左江日报 2020-06-13 11:58 大字

6月11日早晨,天等县黎亮村林二屯村民赵建伟在蚕房里仔细铺上刚摘来的新鲜桑叶,看着“蚕宝宝”缓缓蠕动,听着“沙沙”的细微进食声,他的心里踏实极了。

“以前每年种两亩玉米,一年到头收入加起来也才三四百元,能勉强糊口。”赵建伟告诉记者,“但现在我养一批蚕带来的收入最低都有1700元,今年已经卖掉了两批,收入在3700元左右,比以前种玉米一年的收入还多。”

在黎亮村,像赵建伟这样通过桑蚕产业致富的农户并不是个例。位于天等县西南部的黎亮村三面环山,土地贫瘠。以前,村民多以种植玉米为生,但产量并不理想,每户年收益仅有700―800元左右。2015年,黎亮村贫困发生率为32.36%,是自治区级深度贫困村之一。

近年来,黎亮村借助“东蚕西移”机会引进种桑养蚕技术,利用闲散空地种桑养蚕,农户收入逐步增加。

为了进一步提高种桑养蚕的规模化程度,黎亮村还引导村民整屯发展种桑养蚕,利用产业资金在林一屯和林二屯内陆续建成2座大蚕养殖扶贫车间,指导成立了“合顺”“利达”2个桑蚕专业合作社,并采用统一购苗、集中培训的方式指导农户开展种桑养蚕。

“加入合作社后,有专门的技术指导员教我们养蚕。只要肯花时间、肯付出劳动,我们都能学到技术,也不用担心销路。”黎亮村林二屯村民小组组长赵志康底气十足。

尝到了养蚕的甜头,村里越来越多人加入了养蚕的队伍,以前的玉米地现在全部变成了桑园。

截至目前,黎亮村桑园总面积达到522亩,覆盖全村87户农户,42户贫困户,亩产由改种前的700元提高到8000元,增长13倍,桑蚕产业成为黎亮村主要产业之一。

“受疫情影响,丝绸外贸出口受阻,今年蚕茧收购价格从2019年的每斤25元左右降到目前15元左右。”黎亮村驻村第一书记郑希告诉记者,“但是由于农户养蚕技术逐步成熟,养蚕条件得到改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农户的实际收益其实不减反增。”

“虽然今年第一批收入比较少,但无论如何还是比种玉米好多了,而且最近收购价又慢慢回升了,我们打算今年再养三四批。”赵建伟说。

通过发展桑蚕产业,黎亮村闯出了一条脱贫新“丝”路。2019年,黎亮村贫困人口69户258人顺利通过市、县级扶贫核验,摘掉了贫困帽子,贫困发生率降至1.7%。

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如今生机盎然,郁郁葱葱的桑叶迎风招展。在黎亮村,桑蚕产业成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有力产业,一张“蚕宝宝”编织的致富网逐渐铺开。

新闻推荐

两地同步直播助销扶贫农产品

本报天等讯5月31日晚,由共青团广西区委和共青团湖北省委、广西青年联合会和湖北省青年联合会主办的“青力扶贫,联接爱心”...

天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