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互补教育法”
□农日红
我在一个乡村教学点里任教,而我的儿子在县城的小学里上学。因此,每个周末回到家里,我都会给儿子讲些农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趣事。每当这时,儿子总是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问这问那,对农村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兴趣。而我在学校里也给学生们讲儿子在县城的生活和学习的种种情况,学生们静静地听着,脸上露出了对县城生活和学习的向往。针对这个现象,我决定利用城乡孩子各自的优点来进行引导,教育他们改掉自己的缺点。
儿子是个写字很潦草的人,家里给他买的什么《庞中华钢笔书法字帖》《司马彦硬笔书法字帖临摹》等书法方面的书都不少,也不管我如何一笔一划地教他写,他写的字依然是“龙飞凤舞”的。可是,在我的引导下,我的学生却能一笔一划地、很工整地模仿我的字,这让我欣喜不已。
一个周末,我把学生那三十多本作业带回家,对着儿子说:“你看看,爸爸那教学点的学生,刚读三年级的,比你还小一些,都能把字写得这么工整,而你写字时却是那么的马虎,这样子不行的。看字如看人,一个学生把字写得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尊重老师、对自己负责的一种体现。你要向爸爸的学生学学才行啊!”儿子饶有兴趣地、一本一地翻看我学生的作业。嘴里还不停地说:“这本写得好,这本也写得好。”脸上显露出了羡慕神色。我适时地说:“其实如果你认真写,也能写出这么好的字的。”不久,我就发现我的“比较教育法”有了明显效果:儿子写的字比以前工整多了。我不禁一阵欢喜。
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跟着祖辈在一起生活,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习惯。爷爷奶奶说他们一两句话也不行,有的老人还反被孙子骂。爷爷奶奶真的拿他们没办法,根本管不了他们,也就懒得管了,由着他们的性子爱干嘛就干嘛,在家里成了“猴王”。我决心让这些“小猴王”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一次班会课上,我讲到了“一个小学生在家里应该做一些什么”的主题,并拿出了我儿子在家里洗菜、炒菜、洗碗、扫地等做家务活的照片给学生们看,他们都围过来,争相地看着相片。等学生都重新坐好了,我说:“我儿子从小在县城生活,年龄跟你们差不多,但家务活他样样都会做。老师经常教育你们在家里应该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你们在家里却什么都不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家里能帮大人做的事不做,让爷爷奶奶忙了地里的农活再来帮你们洗衣服,洗你吃完饭用的碗,太不应该了。”教室里静悄悄的,这些平时上班会课满不在乎的孩子,此时却是出奇的安静。最后我说;“现在,老师给大家布置‘作业’:放学回到家里后,选一件家务来做,看看爷爷奶奶有什么反应,明天回来告诉老师。”
第二天,孩子们来到教室,就七嘴八舌地向我汇报了。一个女生说:“老师,我爷爷见我洗衣服,连说‘这丫头今天怎么啦?怎么会自己洗衣服了呢?你奶奶以后可以省事啦!今晚让你奶奶做好吃的奖励你’。”我听了很是高兴,说:“你听爷爷这么说了以后,心里觉得怎么样呢?”“开心啊!”女生一脸灿烂地笑了。一个男生说:“昨天晚上吃完晚饭后我洗碗了,虽然有两个洗不干净,可我奶奶还是很开心地教我洗碗,以后我要洗全家的碗。”看来,我的“互补教育法”真的见效了。
其实,作为一个教师,只要你留心,有效的教育资源是无处不在的。
(作者单位:天等县进结镇茴利教学点)
新闻推荐
左江日报社与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开展“固定党日+情系留守儿童”活动 天南村留守儿童收到节日“大礼包”
图为天南小学的留守儿童高兴地打开"六一"国际儿童节礼物包。本报天等讯(记者蒋欣攸李鸿熙)6月1日,左江日报社党支部、广西科...
天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