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县打造文艺精品擦亮椒乡文化品牌
天等讯近年来,天等县通过深入挖掘本地文化遗产、天等历史题材等措施,致力打造文艺精品,提升该县文化软实力,擦亮椒乡文化品牌。
深入挖掘本地文化遗产,打造舞蹈创作精品。该县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打榔舞”题材,组织人员深入挖掘创作舞蹈《打榔?打郎》,由区内知名舞蹈编剧进行创作排练,并投入15万元用于道具设计并制作、音乐制作、舞蹈编排创作等。该节目参加第九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进入决赛。2018年6月份该舞蹈代表天等县参加全区基层群众文艺汇演获得二等奖。该舞蹈极具天等县文化特色,展现了天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典传承,进一步促进了全县打榔文化的提升。此外,为打造打榔文化,天等县举办了两届千人打榔舞比赛,打榔文化进校园得到进一步发展,县城三个民族学校(民族小学、民族中心、民族高中)均开设打榔舞培训班。2010年,天等县《打榔舞》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4年,天等县荣获“中国打榔艺术之乡”称号。2016年,“壮族打榔舞”获得自治区文化精品项目立项。
挖掘天等历史题材,打造独具特色文艺品牌。2018年,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该县积极打造大型情景壮歌剧――《天梦》,该剧由北京中神启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制作,取材于上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天等县立屯的真实事件,反映以赵明亮(剧中名)为代表的三任党支部书记,带领立屯人民24年凿洞出山排涝的心路历程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克困脱贫的经历,以及新时代的梦想,讴歌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天等立屯精神,歌颂了以赵明亮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改变立屯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牢记使命,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精神。《天梦》的创作和演出,进一步打响了“天等不等天,苦干不苦熬”的天等精神的影响力,推动了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立足天等本地实际,打造“中华诗词之乡”。该县在各乡镇以及机关、农村、学校和厂矿企业成立了诗社。为提高诗歌、楹联爱好者的写作水平,该县组织人员到基层诗社开展诗词楹联知识培训,并在网上建立了23个诗词学习群,营造了良好的学诗写诗氛围。目前,全县新成立诗社29个,社员1600多人,培育了黄才能、张世棉、黄才良、冯森竹等一批本土诗人、词人。诗社累计培训3500多人次。目前,该县已累计编辑出版10部诗集,编辑选送国家出版社书稿10部。(陆林虎)
新闻推荐
5月3日,广州市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情况显示,5月2日0时至24时,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这名31岁的无症状感染者,常住广州市...
天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