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屯:七十而“稳立”
天等县驮堪乡道念村立屯,地处大石山区,过去生存条件恶劣,“‘穷’闻天下”“开门见山不见路”是当地的真实写照。四面环山,状如锅底,山高路陡,村民要出山须徒手攀爬大石山两个多小时,山上羊肠小道异常难走,一不小心就有滚落山下、命丧山谷的危险。立屯人的生存状态以“难”字当头,行路难、住房难、吃水难、就医难、上学难,孩子们上学凌晨五点多钟就要出门,走一个多小时才到学校……
穷则思变,变则思通。为了改变祖祖辈辈困窘的生活状态,1973年,时任立屯党支部书记的赵德清带领乡亲们利用手头上仅有的铁镐、凿子、铁锤、钢钎等工具,开启了凿山开路的艰苦斗争之路。从此,“三任支书坚持不懈,24年钎声不断”,子承父业,弟接兄班,以铁锤钢钎凿山挖洞,以“钉钉子”精神顽强开路。
“那时我们二十出头,非常有激情,非常有干劲。”“想起来那时我们可真不容易,打一百锤才打进去一寸。有一次,打了洞装炮以后,半路炸药就响了。人挨炸伤了,满身都是石头碎片。”回忆起往事,老村民农世豪感慨万千。
历经24年千锤百击,打钝2000多条钢钎,燃尽32000余根蜡烛,用坏336支电筒,报废462辆人力车,搬运上万立方石头,立屯人终于凿出了一条460米长的隧道,由此打通了立屯人的出山路,打通了立屯人告别穷昧的“翻身之路”。此后,立屯人致力于脱贫致富,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艰苦奋斗,努力圆梦。
2017年7月,立屯旧学校被改造成为“扶贫车间”并投入使用,屯里的四五十名留守妇女由此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从事电子零配件组装加工。如今,立屯家家户户的老人小孩都学会了加工电子配件。“在家门口就业,一天挣五六十元。村里的果园需要施肥喷药时,去打一天工也有八十元的收入。”立屯村民们表示,只要肯干,在家里也会有稳定收入。(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除扶贫车间,立屯还请来了外面的公司,将屯里流转的土地承包下来发展高端水果种植,栽种了西瓜芭乐、香水柠檬、凤梨释迦、手撕凤梨等高端水果,群众不仅能从中获得土地租金,还有机会到果园打工增加收入。国家扶贫政策的阳光也在立屯撒下了无限温暖,产业扶持、医疗保障、雨露计划、就业帮扶……一系列帮扶措施的实施,让立屯群众进一步增强了战胜困难、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心,"国家扶贫政策好,脱贫致富有奔头!"
近年来,立屯里的好事一桩接着一桩。"一事一议"项目帮助屯里实现了屯级道路硬化,并修建了篮球场、文艺舞台。如今逢年过节,屯里都组织开展文艺表演,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脱贫故事会"也在这里开讲,帮助更多村民"会脱贫"。天等县住建局等后援单位支持立屯开展乡土文化建设,实施乡村风貌改造,建设了民俗文化体验区,加上立屯精神、天等精神文化展示教育区,立屯如今已成外界向往的一个乡村旅游好去处。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立屯精神,带来的是立屯日新月异的发展。"当年我们的老支书,带领大家开山凿石谋出路,要苦干不能苦熬。现在到了新时代,我们要带大家找新出路、谋新发展。通过一任接着一任努力干,我相信立屯人今后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立屯村民小组长赵荣新坚定地说。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三任支书接力24年打通出山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屯人坚定的奋斗意志鼓舞了崇左广大干部群众,立屯精神就是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市委书记刘有明在市委常委会"传承红色基因,勇担职责使命"专题研讨上如是说。
步入新时代,走在新征程上,我们坚信立屯人的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新闻推荐
天等讯“在龙岩安置小区生活,我一家人很幸福――我在小区内的服装厂上班,每月有固定的收入;孩子在思源实验学校上学,有免费公...
天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