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民族文化的瑰宝

左江日报 2019-11-13 10:22 大字

深秋时节,阳光洒向南疆大地。10月27日,《左江日报》天等县城关小学的小记者来到宁明花山和国家级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开展“传承花山民族文化与保护生态家园”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令我感受最深和最难忘的地方是花山。

当天上午,我们乘坐大巴车前往宁明县开展活动,了解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宁明花山。9点半左右,我们来到了目的地――花山旅游景点。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在明江珠连码头上了游轮,前往花山景点。机声隆隆,船尾顿时掀起浪花,游轮缓缓地向前驶去,首次乘座游轮的我,此时心潮澎湃。

我们穿着救生衣来到了游轮顶部,看见游轮甲板两边有两个大铜鼓,导游向我们讲解道:“铜鼓的产生,在宁明已经有2700年的历史啦。以前,铜鼓代表着家族的地位,三个铜鼓可称王。铜鼓原是煮饭的炊具,后演变为礼器和乐器。铜鼓的用途多种多样,如祭祀的礼器、娱乐的乐器、指挥军阵战鼓、权力象征的重器等等。据统计,宁明花山一共有铜鼓图像209个,印证了2000多年前骆越人对铜鼓‘神器’的崇拜与传承……”听了导游的讲解,我们对铜鼓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铜鼓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啊!

游轮在明江上航行约1个小时后来到了花山的山脚下,远远向崖壁上望去,看见岩画中有密密麻麻的人在敲铜鼓,好热闹的样子,图案中有许多是飞禽走兽,或有猎人在打猎,有的人正在庆祝丰收和胜利,有的人在拿着羊角钮钟欣赏着……

花山岩画,它是广西壮族文化的瑰宝。希望这幅美丽的岩壁画能永远永远保存着。宁明花山,我爱你!

(《左江日报》小记者、天等县城关小学四(1)班学生:许开健;指导老师:陈虹闭江梅)

新闻推荐

播撒民族团结种子 建设幸福美丽乡村

位于天等县进结镇东南部的爱乐村,是天等县壮族聚居区的54个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658户2479人,全部为壮族人口。近年来,在崇左...

天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等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