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教书育人新高峰
□陆明翔
2018年黄平化所带领的广西民师院附小研究团队崭获国家级基础教育领域“最高级别奖”――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基础教育领域内由国家设立的最高级别的业务类奖励。这一奖项对于全国数以千万计的基础教育领域的老师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在崇左,这个祖国南疆新兴的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城市,能获得如此高的荣誉,让人佩服之至。这其中,饱含黄平化的努力和艰辛。
守望――登顶
黄平化,这位1969年出生的正高级教师,脸上时常挂着谦逊的笑容,一副文化人的斯文模样。对于黄平化,天等县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他从教二十九个春秋,从都康中学语文老师,到都康教辅站语文辅导员、站长,再到天等县城关小学校长,后又在公开竞聘中脱颖而出,成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小的校长。黄平化一路走来,“锦旗飘扬”:“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广西特级教师”、“首届八桂名师”、“崇左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首届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重点培养对象”、“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民族团结模范个人”……殊荣累累。
在他带领下的广西民师院附小亦是殊荣频至,该校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名校”、“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少先队大队”、“教育部优秀德育案例奖”、“广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记二等功)”、“自治区和谐单位”等30多项自治区级以上荣誉。
2017年,黄平化主持完成的课改项目――《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小学DI教学的创新实践》,荣获自治区级基础教育教学一等奖;2018年,此课改项目荣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是广西2018年在该领域获得的最高级别的奖项。同时,也是崇左市创建以来在教育教学领域获取的最高荣誉。
DI是英文(DestinationImagination),中文翻译为“目的地想象”,其前身为头脑创新思维竞赛,寓意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关注对青少年创新思维的培养,DI活动旨在培育三个技能:沟通、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
这是一项国际性教育项目。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参与此项目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大约已有15个省市地区参与DI项目,但大部分学校主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进行尝试,鲜有在其他学科中进行实践检验。
受“区域文化“和”地方方言“约束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发音以及表达的语言逻辑与汉语差距较大,面临着思维中转层次多、速度慢,甚至”卡壳“的现象。思维用语言的障碍,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处理信息的速度,造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语言能力薄弱和思维弱化的严重问题。
而要改变这种因为地域、族群和语言习惯长期累积起来的问题和现象,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更不是依凭扎实勤恳的教学和传统的思维方式所能改变得了的,必须依靠科学和创新,依靠革除因历史造成的固定思维定势和语言习惯;按照高层次的设计和团队的研究以及探索,一环紧扣一环,循序渐近地实现既定目标。一言以蔽之,它是教育教学方面一个系统性的科研项目。
从2011年至2017年,广西民师院附小研究团队在黄平化校长的率领下,在认真研究国际盛行的DI教育理念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借助DI理念、技术、工具塑造了一批具有DI特质的教师队伍,通过教师教育策略的转变,带动学生的转变。其次,依托DI教育理念改善边关少数民族地区的育人环境,实现民族地区学生沟通、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三是依托DI教学拉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课程整体改革。
六年时间里,民师院附小通过DI教师的培育、DI思维方式的培育、DI型师生关系的优化、DI型课堂模式的建构、DI型校本课程的统整、DI型创客空间和阅读空间的营造,以及DI型评价体系的设计和效果检验,这个科研项目取得的成果,得到国家级专家的首肯和高度评价,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六年的实践过程中,此项目共汇编校本实验教材9册,黄平化率领的团队有8个课题被广西教育研究院立项为“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课题,“三阶六级”研修体系催生一批教学名师。项目实践激活了教师的课改意识,助推了教师的快速成长。参与课改的教师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3名,广西特级教师4名,八桂名师1名,入围“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1名,入围“广西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2名,3人荣获市级教坛明星,23人荣获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19人荣获自治区级学科教学竞赛一等奖,本项目参与教师屡次获全市各种赛课一等奖。匠人――人匠
黄平化一贯低调和随和,有时候还谦卑得令人难以置信。
在许多陌生的教育培训中的就餐场合,入坐后,黄平化又是抢先倒茶又是主动斟酒,不明就里的老师以为黄平化是“承办方”的主管之类,便好心提醒,不用那么麻烦,我们可以自己来。他就是这么一个人,给人的感觉是亲和、亲切、随性。
当知道这位勤快又诚恳的男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广西民师院附小的黄平化校长时,大家都肃然起敬。
黄平化履历特别丰富。先后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研学提升,被派往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基础教育发达地区跟岗学习,得到许多国内外教育名家点拨迷津,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
近几年来,黄平化思考最多的是:在多元化信息时代,少数民族学生最需要什么?为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由黄平化主持的广西“春风化雨”特级教师工作坊,共培育出全国优秀教师4名、广西特级教师3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2名。每一年,广西民师院附小都分批次遣派教师到各地培训和学习,用黄平化的话说是,要让教师的理念和思维处于最前卫和最新潮的层次和状态。
作为一名教师,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这是难能可贵的,可是,这充其量只是一名合格的“教书匠”,这远远不够。新时期新时代的教师,除了扎实肯干的同时,必须有一颗永远追求新知识、新理念的勃动的心。具备新理念和新知识的教师,同样教授一节课,可是,他所站位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不一样。民师院附小的教师无论参加什么竞赛都几乎囊括各种奖项,是因为附小的教师理念新、思维新、知识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新。
黄平化教书育人之所以能理念新、思维新、知识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新。在于他躬耕教坛近三十个春秋,始终将自己等同于一名普通的教师,一样的备课,一样的参与课改教研,一样的在研学的过程中与师生一起探索专研。
有这么一个小小的插曲:《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小学DI教学的创新实践》参评前一天夜里近零晨时分,黄平化接到电话,要他次日一大早携此成果报告,前往评选地参加评审答辩。黄平化既紧张又坦然,他知道,这么做的意思很清楚,这无疑是掐断了参评者找关系找专家通融的时间和空间,借以确保参评成果的绝对含金量。在答辩中,从区内外抽调来的9位国家一流专家用针对项目的理论创新、主要成果、辐射状况等等,进行全面而深度的质询,最后,在没有一个问题被问倒,甚至都没有出现丝毫卡壳现象的成果报告,圆满通过了专家的评审。听到黄平化相关答辩之后,在场的一位专家说了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通过专家质询环节之后能够全身而退者,要么刀枪不入,要么无懈可击!”
“作为校长,仅仅当一名‘匠人’还不行,还要当一名改变人、塑造人的‘人匠’!”黄平化这么说。团队――团队
黄平化打得一手漂亮的气排球,让许多老师误认为他是体育专业毕业的。打气排球时,黄平化喜欢当二传手,可是,他的强项却是扣球手。只所以喜欢当二传手,是因为黄平化始终抱持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在黄平化看来,打球取胜的关键点不是球员,而是团队总体水平的充分发挥。
“没有好的团队,任何工作都做不好!”这是黄平化一贯的理念,也是一以贯之的行事风格。
通过“优化组合”,黄平化倡导“追求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生活”的核心价值,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在实践中构建起“自主感悟”型团队。
在DI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黄平化与团队一起,研制出一套DI型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书,按照“小荷―蓓蕾―绿叶―剑兰―星光―博雅”六层逻辑对各层级教师实行目标引领,指导教师根据DI理念,制定个人年度和三年发展计划,提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教科研一体,搭建成长平台,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提供“DI实验田”。全力推出名师,做发挥名师效应的“红娘”,尽可能组织名师参加上级教学科研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交流研讨活动,让“墙内开花,墙外也香”,更让整个科研团队具有蓬勃向上的原动力。
黄平化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也正好与DI教学的理念高度吻合。DI教育体系有三个要素,即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而团队意识培养则是DI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在DI教学实践中,民师院附小做了以下成功的尝试。一是团队合作气氛的营造,鼓励各团队彼此协作来主动解决问题,不要被动的等待。二是加强对团队合作的培训,根据心理接受能力及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准备培训方案。三是成立临时问题小组解决疑难问题,确定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将问题抽象成一个模型,对产生的原因、表现出的现象、分析的过程、解决的方案及避免再次发生的建议归纳成操作手册,将操作手册再送各相关部门学习、传阅、存档。四是设定优秀团队奖励制度。多奖励团队,淡化个人报酬,以激发团队活力和创造力,杜绝个人懒散的现象发生。
为了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黄平化可谓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
DI教育体系强调创意流程和创意工具。DI课堂一般有以下六个步骤,核心就是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具体的实施、评价,而要实现创造和创新,离开团队将一事无成。通过DI教学的探索和实施,不管是教师,也不管是各个年级的学生,还是师生关系的优化,民师院附小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都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和提升。
近年来,黄平化在区内外进行了60多场学术讲座,里面讲到的教育教学成果,黄平化总是特别谦虚地强调:这是团队的研究成果。
黄平化说,团队意识、团队精神,这是必须强调的!
黄平化深知,团队意识、团队精神、团队力量、团队的创新锐气和始终不渝的凝聚力,才是克难攻坚、所向披靡的法宝。
新闻推荐
致敬词:这是南岭村的“牛司令”,“?摹保?真牛,特别牛,牛到家,那是因为有6头牛。“?男】怠毙枰?责任与担当,需要化平凡为传奇,...
天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