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助力精准脱贫的天等实践

左江日报 2019-02-25 10:18 大字

(上接第一版)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办扶贫车间,并在财政奖补、租金减免、技能培训、用地保障、金融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出台了《关于打造“扶贫车间”升级版,构建“精准脱贫”新格局的决定》,推动扶贫车间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制度化。建立了奖罚分明的激励问责机制,明确将扶贫车间建设成效纳入县绩效考评范围。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亦把发展扶贫车间作为对口帮扶的重点,整合各方资源,支持天等发展扶贫车间,两年来先后投入粤桂扶贫协作资金2150万元用于支持天等县扶贫车间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引进9家东部企业到天等创办扶贫车间。

扶贫车间影响产业格局

扶贫车间建设的“天等方案”全面推开。天等县探索出返乡创业发展型、园区企业扩散型、家庭作坊扩大型、外引内联配套型、网络平台拓展型5种扶贫车间发展模式。

返乡创业发展型,引导外出成功人士发展“归雁经济”;园区企业扩散型,引导园区的企业,到各村屯设立扶贫车间;家庭作坊扩大型,引导、扶持、帮助微型企业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延长产业链、培育形成自主品牌,最终由“作坊式”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扶贫车间”;外引内联配套型,引进县内外企业和社会能人等,投资创办扶贫车间;网络平台拓展型。借助“互联网+物流+农产品”,发展民族手工艺品扶贫车间和订单农业贸易扶贫车间。

扶贫车间的升级亦是产业的升级,天等这片土地正发生着变化。

贫困户上岗前,企业负责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从东部引进的广西绵晖服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还为贫困户提供到广东学习培训的机会。贫困户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由过去的简单体力劳动向技术型劳动转变。

天等一改农业大县的形象,扶贫车间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平台,全县加工业发展迅速,产业模式趋向高质量发展。

通过科学谋划扶贫车间布局,推动小车间聚合发展,逐步形成以畜禽养殖和来料加工为主导、特色鲜明的县域产业。天等全县已有畜禽养殖小区(场)127个,加工车间115个,牛羊养殖业这一优势特色产业向着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不断迈进。

天等县工业园区吸引机械加工、食品加工、饰品加工、红木加工、电子生产、蜂蜜加工、皮具加工、塑胶加工等企业,成为加工业聚集区。

扶贫车间生产的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海外。

进结镇东莲内衣厂扶贫车间生产的针织内衣、塑身衣裤,进远乡和平村永盛制衣厂扶贫车间生产的衬衫、裤、裙等各类服装,龙鑫手袋厂生产的皮包……各类产品远销亚洲的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

村集体经济也因扶贫车间的落地而有了积累。

天等县发展“企业+扶贫车间+村级集体经济+农户(贫困户)”模式,加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投入,整合粤桂对口帮扶资金、后盾单位等扶持资金,至少每村投入100万元,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荒地,整合零散土地,因村制宜建设各种类型扶贫车间,扶贫车间所形成的资产产权由乡镇代管,村集体所有,村集体通过出租扶贫车间获得的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小车间”成为了留守妇女老人、欧美国家的商场和柜台、东部研发基地的连接点,天等县脱贫攻坚找到了重要载体。

新闻推荐

温暖随行回乡路

□本报记者赵金新通讯员李志高韦红盛走出大山,到东部发达地区去,到有发展前途的地方去,靠勤劳的双手劳动致富……这是几十年...

天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