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做强“扶贫车间”促就业增收--- “红色引擎”激活持续发展动力

广西日报 2018-12-31 07:36 大字

本报记者莫迪通讯员梁亮卢毅峰

周六,天等县一“扶贫车间”内。缝纫机“哒哒”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在专心工作;平房里的“扶智课间”,志愿者正为务工人员子女辅导功课。这是天等县众多“扶贫车间”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今年截至11月底,全区经人社部门认定的“扶贫车间”458家,天等县291家“扶贫车间”中90家获认定。

近年来,天等县通过驱动“红色引擎”,做强“扶贫车间”,注重在可持续发展上发力,激活地方产业。

“雁归经济”显效应

9月中旬,天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首家“扶贫车间”运营,20名贫困户被安排到车间当了工人。这是鑫达手套厂的第三个分厂,该厂生产专用手套,全部出口。

进结镇东莲内衣厂,从今年7月起月出货6万件内衣,远销日本。

产品出自大山沟,却能漂洋过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扶贫车间”都由返乡人员创办,懂技术懂市场。

国定贫困县天等常年有13万人在外务工,为用好这一资源,当地开辟脱贫攻坚“第二战场”,让“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雁归经济”效应显现。

为吸引返乡人才,天等实行驻外流动党支部“跟踪服务”,建立10个城市驻外人才档案库,随时掌握人才动向,搭建网络沟通平台,组织招聘会、推介会,提供家乡动态、创业政策等信息服务。

2015年,当时在广州已是白领的黄静芳首先响应号召,回乡创办了手套厂。随后,在浙江开厂的梁邦红回乡办起工艺饰品公司,建起村级“扶贫车间”。

目前,全县共引导返乡人才创办“扶贫车间”170多家。

为做强“扶贫车间”,当地整合资金3600多万元,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人数占总雇员比例超10%,(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且对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扶贫车间”,给予2000-3000元/户奖补,目前已发放奖补263万元。同时,搭建农发行贷款平台,使“扶贫车间”获贷1049万元。

“扶贫车间”建支部

天等县九零零饰品涂装设计有限公司开设村头车间时,由党支部牵头负责招工及培训,结果一举两得:员工可信度高,素质也提升了。

去年6月,鑫达手套厂成立党支部,经常开展教育培训,使员工们能安心工作,目前厂里90%以上是老员工。

近年来,天等县强化党组织与“扶贫车间”同步共建,注重在企业管理者和一线工人中发展党员,目前,全县共建成5个“扶贫车间”党支部,新发展13名党员、5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的队伍和阵地不断扩大。

“解决‘扶贫车间’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是当务之急,而党建领航无疑为之注入了‘活水’。”天等县组织部部长赵德庆认为。

据统计,当地“扶贫车间”带动1.2万多户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车间”升级成“小区”

2016至今,进结镇已建成“扶贫车间”16家,帮助200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扶贫车间’分散在各村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不利于产业发展。”今年7月,进结镇党委书记罗国谣提出创建“扶贫车间小区”。

“我们盘活镇区闲置土地,把分散的‘扶贫车间’集中起来,打造升级版的扶贫小区。”罗国谣说,进结镇采取“班子+党员+扶贫车间”的模式,把服务送到车间一线,并给予进驻小区的“扶贫车间”业主减免5年租金,最大程度减少“扶贫车间”进驻成本。

目前,进结镇已建成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小区”,4家“扶贫车间”顺利进驻“扶贫小区”,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吸纳300多名贫困群众务工,每人月均收入2000-3000元。

如今,天等县这一做法在崇左市各县(区)推广,并延伸到多种行业,吸纳更多的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据统计,目前该市已创建各类扶贫车间695个,带动3.8万人就业,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1.15万人,贫困户人均月增收19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勤奋工作认真履职

□农筱桐唐丽勋是天等县都康乡中心小学教师,2016年8月,唐丽勋当选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两年多来,唐丽勋结合本职工作,牢记“...

天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