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泉”揭秘

左江日报 2018-11-11 01:00 大字

□闭中安

记得今年3月14日《左江日报》第7版刊登了笔者《奇妙的“喊泉”》一文。文中笔者向广大读者介绍了崇左市两处奇妙的“喊泉”,一是天等县天等镇稻花村逐卜上屯的“喊泉”(简称“天等喊泉”),二是江州区太平街道公益村雨花石景区内的“喊泉”(简称“江州喊泉”)。前者在平地,后者在山顶,前者越喊水越少,后者越喊水越多。尽管两处“喊泉”各有神奇,但是都属于奇妙的自然现象。

今日再谈“喊泉”,指向有异。前文写现象,今文讲本质,侧重点不同。前文介绍崇左美景,今文则是介绍科普知识,相信大家读后有所收获。

天等“喊泉”属于吸虹现象。这是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曾令锋教授的结论与解释。曾教授说,“喊泉”其实是“赶泉”。单靠声波不足以产生能使如此大的水体下降的压强变化,水潭水位涨落更多是受到人力搅动的影响。曾教授实地勘察发现,在逐卜上屯,共有5个大小不等的水潭,这种散珠状的落水洞,在地质学上称为“串珠状落水洞”,是喀斯特地貌独有的地质现象。虹吸现象可以使“水往高处流”。逐卜上屯的多个水潭共同形成复杂的地下水系统,平时,水潭与水道之间保持着一种平衡状态,当潭水受到足够强度的搅动时,这种平衡被打破,就形成潭水消失的现象。

这种“喊泉”在我国分布较多,广西兴安、德保、北流、富川,安徽寿春,贵州贵阳、平坝等地,也都发现类似的“喊泉”。

江州“喊泉”与天等“喊泉”完全不同。在地势高低方面,天等“喊泉”在平地田间,江州“喊泉”则在高山顶上;在水量大小方面,天等“喊泉”越喊水越少,江州“喊泉”则越喊水越多。少见多怪,于是研究者众,特别是越喊水越多的“喊泉”。

无独有偶。在河南省辉县郭亮村万仙山景区,也有一处“喊泉”,与江州“喊泉”非常相似,属于越喊水越多的类型。

万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太行山腹地,距郑州市150公里,距新乡市70公里,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年平均气温比山下低6度。凡是到万仙山景区的游客都想一睹高高在上飞流直下的奇妙的“喊泉”,而且到处相传万仙山喊泉人喊的声音越多越大,从天而降的泉水也就越多越大。难道真的是因为喊声的大小造成泉水的多寡吗?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地理中国》曾于2012年11月17日专门播出“喊泉”之谜节目。当时请大学地质学教授带队前往郭亮村考察,经测算,发现这个“喊泉”水大水小的间隙时间为约2分钟,水流并不是因喊声大小而发生改变,故定性为间隙性喷发泉水,也称“间隙泉”。

发现这个奥秘的是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符光宏。调查发现,万仙山“喊泉”周围,有不少瀑布与山泉,还有不少的空心洞和溶洞,说明“喊泉”附近山体内有能蓄水的空间。山体内有非常复杂的管道群,像人体内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的血管。当管道水满后,就会涌出泉口,出水量变大,只是巧合而已,跟人的喊声没有关联。这种“喊泉”,世界上最典型的是美国黄石公园内的“老实泉”,在中国,最典型的则是西藏一个名叫“搭各加”的“喊泉”。

话说回头,笔者试图揭秘江州区雨花石景区的“喊泉”。分析起来,一是因为雨花石景区附近是驮逐村溪流入注左江的低洼地带,每年夏季强水暴雨,雨花石景区附近水位很高,周围山体蓄水量大;二是因为与雨花石“喊泉”相连不远处的山体,有一个溶洞,里面泉水叮咚,挂满了湿润的钟乳石和晶亮的石幔,整个山体密布着细小复杂的“管道”群,当“管道”水满,间隔一定时间,水就会从高高的泉水口冒出往下流,成为一种奇观。

“喊泉”生成的地质地貌条件不外有三:一必须是碳酸盐岩特别是石灰岩、白云岩的岩溶地区;二是环山低洼,汇水供水良好的环境;三多是下降泉。但是最主要的是它特殊的内部结构。此处“喊泉”壶身大小估计约10到20立方米,还有弯曲形如虹吸管的“壶嘴”,壶盖上有通往表土层的小裂隙(供水路),壶身上部有贯通地下水的小管道,接受补给水。若补给水主要来自地下水,则成为“永性喊泉”,四季都能喊出水来。若补给水主要来自地表水,无地下水补给,则成为“季节性喊泉”,雨季才喊得“灵”。当贮水池水位处在将要溢出的临界状态,泉口的呼叫声一旦传入贮水池,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声学作用,如共鸣、回声、声压等,洞内水面承受声压压力,诱发虹吸作用的发生,便形成呼之即涌水的自然现象,这一过程与汽车司机用胶管虹吸加油的道理是相仿的。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天等“喊泉”,还是江州“喊泉”,都是“喊泉”。可以肯定,或者是大胆设想,既然是“喊泉”,必定有共同的一个原理。

权威专家指出,“喊泉”是一种地下水的毛细现象,多分布于石灰岩、白云岩地区的岩溶间、地下河与岩溶潭星罗棋布的地带。岩层和土层中有一种脉状孔隙,当孔隙“管”的下端与地下水面接触后,由于地下水本身的压力和孔隙“管”的浸润与虹吸作用,地下水便会沿着孔隙“管”上升而溢出成泉。如果受到外界的振动,孔隙“管”便会产生一种回应力,将岩层附近的水吸回去。只有待振动声响停止一定时间之后,孔隙“管”的浸润与虹吸功能才会恢复原状。

如果是这样解释,符合符光宏教授的地质理论。如果不是这样,则须另请高明了。不管怎样,天等“喊泉”和江州“喊泉”都是崇左市值得一游的奇妙景点,都应该而且有必要进一步请专家验证,拿出真实的科学证据,才能更好地向游客解说。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这是应该有的科学态度。

新闻推荐

天等县检察院检察建议督促整治公路“陷阱”

天等讯天等县人民检察院强化行政执法监督,针对怠于履职突出问题,督促行政机关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近日,该院...

天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