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产业园变“幸福园” 韦明正搭建贫困村特色农产品平台的故事

广西日报 2017-12-22 07:08 大字

本报记者韦继川

两年前,韦明正辞去自己公司的职务,创立全国首家以扶贫为主题的产业园——广西“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目的是把全区贫困村特色农产品纳入这个平台,推动扶贫产业发展。

2015年春,韦明正提出建立一个以民营企业家为核心的专业平台,让企业和贫困村无缝对接起来的建议,得到自治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半年筹备,广西“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在南宁市西乡塘区成立,首批400多家区内外企业签约进驻。

为何叫“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韦明正说,全区5000个贫困村已经实现“第一书记”全覆盖,企业将项目推介给“第一书记”,并负责产品回购和销售,可以一揽子解决以往贫困村产业扶贫资金不足、市场不熟、销路不畅等问题。

韦明正说服原来公司的股东,投入资金负责扶贫产业园日常运营;请23名生鲜企业负责人来产业园做义工,签约聘请30多名农科博士硕士担任产业园顾问。同时,他决定不要政府1分钱补贴,而且还规定进驻产业园的企业也不能要。

刚开始的时候,韦明正遭到不少朋友的劝阻。

“老韦,你干的是政府的事啊。”

“自己干就算了,还绑上企业,这么‘忽悠\’,看他怎么收场。”

面对种种非议和质疑,韦明正没有退缩,而是通过行动来证明企业深度参与产业扶贫的可行性。

2015年底,全州县蜜桔滞销。获知消息后,产业园立即成立“全州蜜桔救市组委会”,全区500多家企业第一时间响应,连夜驱车赶赴全州采购。前后18天,从该县采购回来的3750吨南丰蜜桔被认购一空。

今年年初,一些地方发生禽流感疫情,南宁良庆区大塘镇那造村一贫困户200只土鸭滞销。该村“第一书记”联系到产业园,驻园企业广西卖鸭郎农业有限公司立即接单,并以高于市场价下单。

今年6月,天等县向都镇定明村桂花梨滞销,又是产业园振臂一呼,解了困局。

这样的“救市”行动,自扶贫产业园成立以来已多次上演。

南宁市武鸣区陆斡镇忠党村的香米稻田、“花甜糯”玉米等,通过产业园平台“吆喝”销售额近100万元。今年7月9日,通过韦明正牵线,建行在该村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点,走出一条银企村携手脱贫攻坚的新路子。目前,像忠党村这样的贫困村,产业园已对接覆盖1000多个。

去年,经扶贫产业园推荐,天等县引进广西春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吸引600多群众户参与辣椒种植,其中贫困户420多户,全县辐射种植指天椒面积达1450多亩。

如今,走进扶贫产业园,“一县一厅”展厅展示各地小有名气且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园内还专门设立了电商街,汇聚了广西区内外多家知名电商企业,专门为扶贫农产品做线上电商交易,有效地把广西扶贫农产品进行品牌包装行销全国。

韦明正还别出心裁地在产业园举办“庙6”簸箕宴美食活动,每周六开展贫困村专场活动,至今已开展60多期,吸引2万多名群众参加,成了“第一书记”推介贫困村特色农产品、扶贫产业项目的良好平台。

新闻推荐

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犯拐骗儿童罪,建议判两年至三年有期徒刑 被告人庭上仍坚称“只是想做个好人”

图为被告人王某出庭受审。南国早报记者彭宁莉摄《南宁一4岁男童下楼后失踪陌生女子曾把他带回家》后续南国早报记者彭宁莉通讯员谭晓今年8月15日上午,南宁一名4岁男孩从家里自行下楼后,被一不明身...

天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