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材:老将出征赢大捷

钦州日报 2018-11-05 10:21 大字

新华社南宁11月1日电(记者 覃星星)南国初秋,小雨薄雾。在祖国西南边陲,地势险要的友谊关(原名镇南关)依旧游人如织。在这里,千年雄关留下了“镇南关大捷”的历史定格,也留下了一位老将的刚烈背影。

19世纪八十年代,法帝国主义借道越南向中国边境进攻,企图把广西、云南变为法国的殖民地。1885年2月23日,法军从越南北方的北宁、谅山陆路进攻镇南关,清军溃散,法军炸毁关楼,并在废墟上立了一根木柱,上用中文书“广西的门户已不复存在”进行挑衅,广西震动,情势危急。

危急关头,清廷任命年近7旬的老将冯子材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领导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战斗。

冯子材1818年生于广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青年时候的他身强体壮、举止敏捷,勇武之名很早就已经传遍乡里。他一身好武艺,疾恶如仇、不畏强暴的性格深受乡邻夸赞,参军后屡建功勋。中法战争时,冯子材已经年近7旬,在家颐养天年,但这位老将在危急关头没有任何犹豫,很快赶到边境,并被推举为前敌主帅。

冯子材奉命率领所部奔赴镇南关后即刻深入了解民情,视察关隘要地。他看到,虽然守边军民斗志高昂,但军费紧缺、训练不足、兵械简陋。他与苏元春等将领商议认为,部队只有少量枪炮,和全部使用新式枪炮的法军硬拼肯定吃亏,必须以己之长制敌人之短。

他大胆起用当地壮族青年蒙大,委任其为敢死队队长,商量作战计划方案。同时,冯子材综合了各部将领和群众意见,决定在关前隘的东岭和西岭,用土石砌起一条高7尺、宽1丈的长墙,长墙前面又挖了一条深4尺、宽1丈的堑壕,堑壕前面的开阔地里又挖了三百多个梅花坑,给法军布下了天罗地网。然后,冯子材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决心和气概,带着一口棺材和两个儿子一起伫立于前线。

1885年3月23日,法军统帅尼格里率法军二千余人分三路大举进犯而来。西路法军从文渊(今同登)出发经弄尧和弄怀沿偏道入龙门关,东路法军从谅山出发直扑小青山,中路法军主力则沿关道而入,直接进抵镇南关的关前隘长墙下。

严阵以待的清军,在冯子材的指挥下投入战斗。首日激战,双方相持不下。

3月24日凌晨,大雾弥漫,法军倾巢而出,配备三个炮队向镇南关发起猛烈攻击,一时间枪弹横飞,长墙欲破,炮声震彻山谷。眼见法军火器凶猛,情势危急之下,冯子材急令守军打开栅门,亲自提刀上阵,率领两个儿子及各部官兵猛烈冲杀,以肉搏战全面杀退有枪有炮的骄横法军。

3月25日,士气高涨的守军及民兵在冯子材号令下发起总攻,凭借冷兵器追击溃败法军至关外一二十公里,大获全胜,迫使法军丢盔弃甲撤回到谅山以南,法军统帅尼格里也身受重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当冯子材下令搜山以清剿被打散的法军时,许多普通群众也拿起棍棒铁叉穿林越山,漫山遍野四处搜寻,更是让溃败的法军胆寒。此役甚至导致当时的法国茹费里内阁集体辞职。

镇南关大捷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击外来侵略的一次重大胜利,令人扬眉吐气,在中国近代反帝斗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老将冯子材在国家遭受侵略时挺身而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捍卫民族尊严,体现出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尊敬。我们应当永远铭记像冯子材这样的民族脊梁。”凭祥市博物馆原馆长马赤农说。

新闻推荐

第12届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启程 本报今日开设专栏全程跟踪报道

本报讯10月31日,2018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在甘肃兰州启程。本届拉力赛是该项赛事的第12届比赛,选择了中新互联互通南向...

凭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凭祥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