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牛”牵出致富产业链

广西日报 2020-10-15 07:44 大字

宁明县大力发展生态肉牛养殖产业,目前存栏肉牛达4.3万头,引进14家肉牛养殖规模企业,促进企业、村集体、贫困户三方共赢。陆铁山/摄

本报记者陈明桂通讯员陆铁山

“全县57个贫困村使用扶贫资金1.18亿元,投入“蔗-牛-菇-肥”项目,获利855.26万元,平均每个贫困村获利15万元……”近年来,宁明县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等措施,大力发展生态肉牛养殖产业,有效带动了产业发展和村集体、贫困户增收,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宁明县存栏肉牛达4.3万头,累计引进14家肉牛养殖规模企业。肉牛养殖已成为宁明县脱贫致富重要产业。

甘蔗生产是宁明的传统产业,也是宁明重要支柱产业和最大的扶贫产业。全县每年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目前累计建成“双高”基地23.5万亩,年产值近15亿元。蔗区共涉及10个乡镇25.6万蔗农,覆盖贫困户1.6万余户、贫困人口6.7万余人。

延长产业链条,方能出大效益。宁明县结合群众历来有养殖耕牛的传统、用甘蔗尾叶做牛饲料的实际情况,将肉牛养殖作为县“5+2”特色产业之一进行培育,出台了《肉牛现代生态养殖产业奖补实施细则(试行)》,对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相关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家庭农场及农户等进行养殖奖补。

一系列的有力措施,激励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宁明县先后引进广西旭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华昊牧业有限公司、永豪顺农牧有限公司等10多家养牛企业。

在企业的带动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功打造了“蔗-牛-菇-肥”循环产业项目,即用蔗叶养牛、用牛粪种植蘑菇、再把蘑菇菌棒和牛粪加工成肥料,最后施肥回田种甘蔗。

完善的产业链条,促使村民养牛增收致富——贫困户利用扶贫产业奖补资金向养牛企业购牛领养,获得肉牛增重部分的利润和扶贫产业奖补资金双重收入;贫困户每种植蘑菇5000包,10个月时间可增收4000-5000元;贫困户通过向养牛企业出售甘蔗尾叶等,每吨可获得200-350元收入。

为了加快养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宁明县将扶贫资金注入全县57个贫困村的合作社,投入养牛龙头企业,实行村企联营,村合作社每年可获得不低于8%的保底利润。通过这种模式,有效解决“空壳村”问题。今年,该县所有贫困村仅与养牛企业合作这一项,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

广西旭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实施“蔗-牛-菇-肥”项目中,租用宁明县板棍乡四个合作社的24个冷库,用来种植蘑菇,带动当地就业人员50人,人均年增收2.5万元。上松村、叫隘村、国华村、林贴村四个贫困村,通过入股公司合作发展蘑菇种植,每年可获得入股本金的8%分红收益,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8万元。

2017年以来,该县57个贫困村用扶贫资金1.18亿元投入“蔗-牛-菇-肥”项目,带动农户1.3万户,其中贫困户5378户,人均增收1000-3000元。通过实施“蔗-牛-菇-肥”项目,宁明县以一头牛“牵”出一条产业链,并将这条产业链加粗拉长,有力推动了县域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培育形成多个经济增长点,促进企业、村集体、贫困户三方共赢。

新闻推荐

宁明举办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班

宁明讯9月7日至11日,宁明县在该县县委党校举办为期5天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班,来自全县各乡镇的贫困家庭劳动力、高校毕业生...

宁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