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事业”里的脱贫故事

左江日报 2019-07-10 09:43 大字

□本报记者刘华恋

近日,在宁明县东安乡双棒村棒郑屯,蔗农郑宏伟正在家中安装新添置的空调,喜不自禁。去年,郑宏伟一家摘掉了贫困户帽子,这主要得益于发展甘蔗产业。

近年来,宁明县委、县政府始终秉承“抓甘蔗生产就是抓脱贫攻坚”的思路,不断壮大甘蔗产业规模,全县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左右。涉及全县13个乡镇3个华侨农场,128个村25.6万蔗农,蔗区贫困户8478户,贫困人口37795人。

创新种植模式促进蔗农增收

夏日的边陲小镇,骄阳似火。在宁明县亭亮镇亭乐村新建屯一片区,两千多亩的甘蔗在阳光下愈显青翠,片区所属的富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里,技术人员正通过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查看片区内的甘蔗生长情况。记者看到,在系统触摸屏上,整个甘蔗片区被分为几十个区域,每个区域都详细记录着该区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以及土壤温度、湿度等诸多气象要素,十分精确。

“近年来,政府主推‘双高\’基地建设,通过土地平整小块并大块,统一设计修建路网,便于机械化种植的地块在品种和技术上都进行了改良。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方式后,不仅最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工成本,甘蔗产量上也翻了一番。”合作社相关负责人陆庚发说,生产全程机械化及水费管理数字化是该片区管理经营的两大特点。

据了解,该片区“双高”基地实施面积2427亩,于2016年年底开始启动建设。水肥一体化是该基地的一个特色。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的方式,可根据甘蔗各生长期所需营养规律,有针对性施肥,充分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避免肥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亭乐村未进行‘双高\’基地建设前,该片区甘蔗亩产量一般只有3吨左右。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整治、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产量达到了6―8吨,产值增加了475.7万元。”亭亮镇镇长李良才说,年租金以当年榨季两吨甘蔗价格(约1000元/亩)计算,贫困户每年通过土地流转,可增加2.2万元以上的收入,同时也将贫困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成为片区的聘用工人,也额外地增加了经济收入。这对当地甘蔗产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及早日脱贫致富发挥良好的推动作用。

“以前甘蔗产量低,榨季到来人手也不足,收入并不高。现在不仅产量和品质都提高了,闲暇时期还可到片区务工挣钱,补贴家用。”蔗农何东平笑着说。

现代化种植模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蔗农增收。宁明县双高办常务副主任农陆权介绍,实施“双高”基地建设后,不仅实现了片区糖料蔗基地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解决了蔗区不通路等问题,而且提高了甘蔗种植效益和产量。“‘双高\’实施后甘蔗亩产普遍增加1.5吨以上,加上政府提供300元的机耕、肥料等补贴,蔗农每亩‘双高\’甘蔗可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真正尝到了甜头。”农陆权说。

创新甘蔗互助模式助力群众致富脱贫

在推进“双高”建设过程中,针对当前农村普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宁明县从实际出发,重点推广和实施甘蔗“农民互助联营”种植模式,创新推进各个村屯成立甘蔗生产互助组,作为一个新型生产服务性组织,以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参加社会务工,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

宁明县东安乡双棒村自古以来就有种植甘蔗的传统,在推进‘双高\’基地建设之前,由于受土地分散、劳动力缺乏以及甘蔗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在很长时间里,群众种植甘蔗的收入十分有限。

2015年,“双高”基地建设覆盖至双棒村。项目建设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小块并大块”,将分散的田地整合,便于农户耕种。但由于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出现了“用工荒”,导致田间管理不到位、甘蔗单产低等问题。为此,双棒村干部群众聚集在一起认真谋划,在县政府引导下,决心在每个村屯实施甘蔗“农民互助联营”种植模式,协调组建甘蔗生产互助组。

“成立互助组可以有效整合每个村屯的闲散劳动力资源,在蔗区开展换工互助、有偿服务、土地托管等,保证田间管理人力投入,提高甘蔗单产。”东安乡双棒村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邓?此担?通过互助组可以弥补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劳动力紧缺、田间管理不善、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从而激发贫困群众共同致富的内生动力。

“互助组成立不仅解决了成员间劳动力不足问题,还可以劳力外包,增加收入。”双棒村棒黄屯蔗农邓彩艳告诉记者,在小组内部,群众采取换工形式相互帮忙,对施肥、田间管理、砍收的出工天数进行合计,多余的天数用钱补偿。对于小组外部其他的用工需求则按照务工费标准收取报酬。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增加沟通了解,增进邻里感情。

据悉,目前宁明全县已组建以村为单位的甘蔗互助组108个,覆盖蔗区28万亩,占全县70万亩甘蔗种植面积的40%,覆盖蔗区贫困户931户2321人,累计带动群众2万多人次开展甘蔗生产互助。

多举措为甘蔗产业保驾护航

眼下,正是甘蔗田间管理的重要时节,在乡村道路两旁的蔗海里,不时会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通过辛勤劳作换取新一年的丰收。据统计,2018/2019年榨季宁明入厂甘蔗296.13万吨,比2017/2018榨季的279.88万吨增产16.25万吨,增产率5.80%。

“糖料蔗是宁明县的支柱产业,也是最大的扶贫产业,宁明县将蔗区作为最大的扶贫战区,狠抓‘双高\’基地建设。”农陆权说。

为调动蔗农积极种蔗助脱贫,宁明县通过多种措施,使“只要种蔗就能脱贫”的观念深入人心。鼓励改扩种方面,2018年,全县改扩种甘蔗达4.01万亩,其中涉及贫困户1173户,改扩种4182亩,贫困户户均增加种蔗面积3.57亩,产量增加15.33吨,收入增加7511元。产业以奖代补方面,对于按规定种植的贫困户,扩种给予每年每亩900元,翻种给予每年每亩500元的以奖代补扶持资金。

为进一步支持蔗农种蔗,增强蔗农的种蔗信心,该县还积极推广实施甘蔗订单农业,让蔗农吃下了“定心丸”。广西海棠东亚糖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走到田间地头向蔗农宣传订单农业,与蔗农签订甘蔗收购合同,让蔗农不用再担心甘蔗收购价格波动等问题。截至今年五月底,该公司签订甘蔗种植面积超过28万亩,涉及农户超过1.3万户,合作社11个,种植大户130多户。

此外,在夯实产业后劲上,宁明县还成功打造了用蔗叶养牛、用牛粪种植茶树菇、再把产完茶树菇后的菌棒和牛粪加工成肥料的“蔗―牛―菇―肥”循环产业项目。目前,全县共完成“双高”基地建设23.48万亩,覆盖贫困户5609户;全县肉牛存栏4.3万头,带动贫困户5378户。

宁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