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了村里的孩子们,他筹资恢复教学点,并放弃调至县城的机会 扎根乡村教育 借钱也要办学

南国早报 2017-07-31 16:52 大字

暑假期间,陆善德在辅导学生做作业。

南国早报记者颜强文/图

2015年3月,为了恢复家乡宁明县那堪镇荒废11年的那夺小学教学点,陆善德四处发动村民捐资办学;2016年,那夺小学师资缺乏,他又放弃那堪镇中心小学办公室主任一职,回屯里任教。从事教育39年以来,57岁的陆善德放弃了外调至县城教学的机会,甘心做一名为家乡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孺子牛”

扎根乡村教育放弃外调机会

宁明县那堪镇距离县城83公里,开车至少要2个小时。1978年9月,高中毕业的陆善德成为了那夺小学教学点的一名民办教师,1980年通过国家考试转正,至今在乡村教育战线上已奋斗了39年。

陆善德甘愿做一名乡村的教书匠。2005年,刚从那堪乡教育站调入那堪中心小学任教的陆善德,家人已搬至宁明县城中镇沿江路小区居住,当时学校领导找到他,说可以调他到宁明县城学校或县城周边学校任教。对于这事,陆善德告诉记者:“我从小在那堪长大,那堪人民影响着我,当时那堪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我应该留下。”就这样,陆善德放弃了进城教学的机会。

这样的工作一直持续到2015年3月。后来,陆善德服从学校安排,担任那堪中心小学办公室主任,暂时离开了讲台。一年后,由于家乡那夺屯那夺小学教学点缺乏老师,陆善德主动请缨,要求到教学点任教,担任教学点二年级的全科教师。

为了孩子们借钱来办学

如今的那夺小学,村里一至三年级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近日记者来到该小学,看到校内绿树成荫,崭新的乒乓球台坐落于操场一旁,学校旁还有标准的篮球场。可谁曾想到,这所小学在两年前还是一片废墟。

那夺小学教学点在解放初期便已存在。在2004年,由于缺乏老师,且在撤点并校的形势下,那夺小学被合并至那钱村小学。从那以后,那夺屯的适龄儿童便开始了四处奔波的求学之路。而那夺小学闲置10多年已成为一片废墟。

出生于那夺屯、且小时在那夺小学读书的陆善德,每逢回村就有村民向其诉苦,希望他能想办法恢复小学。“我就是从那夺小学出去的,应该为自己的母校做点贡献。”陆善德告诉记者,在调至那堪中心小学任办公室主任后,他就向时任校长提议恢复那夺小学教学点,校长虽同意了他的提议,但表示不能为那夺小学重建拨款,重建只能靠村里出资。

为了尽快恢复那夺小学,陆善德将学校的想法与村委反映后,大家一致决定举全屯之力捐资办学。为此,陆善德写了一封《捐资办学倡议书》,张贴在村头村尾,发动村民捐资捐物。经陆善德等人的努力,那夺小学在政府未拨一分钱的情况下,用时两个多月,便完成了学生饭堂、教室地板硬化、学校围墙建设等工作。“我们当时收到的捐款是4.7万多元,实际花了6.5万多元,至今我还欠着1.8万元的建筑材料费。”谈到学校重建,陆善德笑着说,看着村里适龄儿童不用东奔西走读书,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言传身教儿子已接棒

从教39年以来,陆善德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准则,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农村儿童的特点和农村的自然条件因材施教。“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陆善德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参与进来。陆善德的教育理念,在1994年得到了当时那堪乡相关领导的赏识,将他从教学点的普通教师调至那堪乡教育站任文化辅导员,向全乡推广其教育理念。

黄仕目前是那夺小学教学点的负责人,他是陆善德的学生。之所以从广州返回家乡任教,他说就是想追随陆老师的步伐,为家乡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村里人常说,没有陆老师,就不会有现在的那夺小学”。

39年勤勤恳恳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陆善德,不仅仅感动了淳朴的村民,也感动了他的儿子。受父亲影响,陆善德的儿子在报读大学时,填报了师范专业。学成归来后,回到了父亲曾经工作过的那堪中学任教,他的爱人也是一名老师。“父亲一辈子都在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而奋斗,我不应该让他的理念就此埋没”。

新闻推荐

宁明全力打造“三山四水十景”文化景观旅游品牌

近日,在晨曦下的宁明县明江河两岸呈现出一幅青山绿水、云雾缭绕的山水奇景。今年以来,宁明县全力打造最直观、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山川、河流、人文美景——“三山四水十景”文化景观,助推创建广西...

宁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