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江斜塔的“国宝档案”
吴肖桦 摄□梁清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留存至今的古塔有三千座以上,遍布全国各地,点缀着万里锦绣河山,千姿百态,各具特色。但斜塔罕见,广西崇左市的左江斜塔就是其中之一,它与苏州虎丘塔、辽宁绥中塔、上海松江护珠塔、湖北当阳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德国肯道塔、英国议会大厦方塔共誉为世界八大斜塔。2019年10月,左江斜塔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全国5058处国保单位之一。对于身边这件素来低调的“国宝”,崇左市民可谓既熟悉又陌生。
国宝名片
左江斜塔位于崇左市江州区太平街道大村归龙滩左江中心河道鳌头山上,东近杀狗岭,西望半边山,左江江水自西南奔腾而来,在九十度转弯处绕过鳌头山,冲向归龙滩,然后来一个急转弯向北湍急流去。此处每临雨季,波涛翻滚,浪花飞溅,响声如雷,江水形成巨大漩涡,常吞没过往舟船。每当台风袭击,洪水泛滥,灾祸不断,古人以为有妖龙作孽,建塔镇之,故早期取名为“镇海宝塔”。后又被称为归龙塔、水宝塔、歪塔、左江斜塔,是广西明清两朝众多砖塔中最有特色的一座,被誉为广西最美的十大古建筑之一。在世界八大斜塔中,其它七座斜塔因地基沉陷、地震或设计失误而倾斜,而左江斜塔,却是当年建筑工匠考虑到江心风力和地基特殊等因素而精心设计建造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意建斜,且唯一建在江中的斜塔。以似斜非斜、四面皆斜、斜而不倒之奇扬名天下,显示了古代工匠杰出的智慧和建筑才能。
国宝真容
左江斜塔由太平府知府李友梅发起修建,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至崇祯二年(1629年),先建了三层。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太平府知府徐越加建两层,遂成今遗存的五层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在鳌头岛顶上用片石围砌外层,内夯填三合土,修筑直径约11米、高4.8米的塔基。塔身通高约17.6米,塔腔八角形,在砖塔壁内砌砖踏步沿着塔腔由一层盘旋折上五层,每层设木楼地面。一层设正门、侧门和1窗;以上各层设窗2个,各层用菱角砖和挑檐砖叠涩出短檐;八角攒尖顶,葫芦形塔刹,各角挂有铁质风铃。塔身向西南方向倾斜1.41米(即塔顶至塔底投影点至塔底几何中心距离),倾角4°24′64″,倾向为南偏西52°16′30″。乘船绕塔而行,视觉上有塔身向观者倾斜,即四面皆斜的感觉。
国宝传说
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左江斜塔的动人传说。从前有一条妖龙从西南方向而来,兴风作浪,威胁着过往的行船,每逢船过此地,船家都要烧香放炮,以保平安。知府李友梅决定建塔于鳌头山上。为镇妖龙,塔倾向西南。因地形复杂,建塔时工程进展很慢,有个仙人知道后来帮忙。一天夜里,仙人去半里路外劈下半边山来做塔基。塔建成后,仍镇不住妖龙,洪水经常泛滥成灾,沉船事件时有发生。官府张榜招贤,称降伏妖龙者奖。太平府宁明州有个壮族青年,射得一手好箭,在左江边等了三天三夜,未见妖龙的影子。一天,他在梦中得到仙人指点,去村里买来一只狗杀死,并做了一个很大的铁钩,用铁钩钩住烧得香喷喷的狗肉投入江中,妖龙被狗肉所惑把大铁钩吞入腹中,这位壮族青年和乡亲们合力拉住系了大铁钩的绳子,当龙头一浮上水面就给它一箭,妖龙挣扎了几个江湾终于血尽而亡。左江两岸的人们听说妖龙已灭,于是将“镇海宝塔”改名为“归龙塔”。
国宝之谜
曾有人质疑左江斜塔不是人为特意建斜,1988年广西民族学院的研究人员万辅彬、蒋士亮、凌世国为此进行实地测量。发现一:斜塔座落在鳌头山上的基岩上,东高西低,两端高差约5米,塔身东部直接落在裸露的基岩上,西部座在石砌台基上,大体积的块石砌体基座,在塔身持久的重压下,灰缝缝隙受到严重压缩,而东部因直接座落在基岩上,因此很少有压缩。由于东、西部的压缩差所造成的基座不均匀沉降,自然会导致塔身的倾斜,但是基座不均匀沉降并非左江斜塔倾斜的全部原因。发现二:基岩本身无明显沉陷、变动、滑移,用块石砌成的巨大的塔基至今完好无损,无丝毫倾斜,因此可确定塔的倾斜与基岩无关。发现三:1983年修复归龙塔的现场施工组织者谢业益曾说过,在修塔过程中发现塔顶的檩条是从各个方向统一往西南方向倾斜的,西南面檩条之间的间隔最小,这说明塔在开始建造时就是斜的。综合研究成果表明,在塔基座不均匀沉降之前,塔身就已经有了超过一度半的倾斜,倾斜角度不大,后来由于塔基不均匀沉降,又加大了塔身的倾斜度。
把塔故意建斜并非左江斜塔首开先河。北宋初年著名的营造大师喻皓曾在河南开封建造了一座高360尺(宋尺)的十三层开宝寺塔,是当时全城最高的一座塔。建成后人们发现塔身微微向西北倾斜,觉得非常奇怪。去问喻皓,他笑答:开封“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地。”原来喻皓在设计时考虑到风对高层建筑物的影响,特意将塔建斜,这实在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可惜这座宝塔毁于大火。古时左江两岸的居民虽不是闻名于世的建筑大师,但日常所建土房也与喻皓大师所建开宝寺塔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地农民夯筑土墙时,并不是笔直地筑上去,而是每舂一层,都要将筑墙板向内收进一点,筑成的墙看上去微向屋内倾斜,墙的重心稍微向内偏移,目的是为了与房架屋顶向外的推力平衡。倘若土墙笔直地舂上去,盖上房架屋顶后,土墙容易向外倒塌。左江斜塔的建造也应是依照此理,初建时考虑到当地多风雨多洪水的实际情况,有意识使重心前倾,符合力学原理,是十分科学的。
力学理论告诉我们,物体只受到重力和支持物的反力作用时,当它的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支轴或支面的时候,物体便能处于平衡状态,物体保持稳定平衡的程度叫稳度,而稳度的大小是由重心和支持面的大小决定的,重心越低,支持面越大,稳度也就越大。经实际测量(1988年),左江斜塔现在的重心在塔底的投影与塔底的几何中心的距离约0.473米,重力作用线不仅通过支面,而且稳度很大。
从塔的建筑结构来看,八角形的左江斜塔动力平衡性能比方塔、六角形塔都要好。在楼层分割上,采用塔心柱通过盘旋楼梯与外墙相连,外墙与塔心既相互依靠又相互独立,每层塔心的楼板,塔顶的支承架使整个塔浑然一体,尤其是各面内外墙体均采用网状梅花型结构搭接砌成,砌塔的灰浆用陶粉、石灰和红泥混成,因此粘性强,硬度大,而且砖面平整光洁,灰缝严密,整个塔体结实坚牢。所以,塔的底层在1937年、1955年两次大水冲塌一角后,塔体仍安然无恙。
国宝历险及保护现状
资料显示,明天启元年之后,崇左发生过多次洪水。斜塔所在的鳌头山经常受大水袭击。1955年及1986年大水均漫过鳌头山淹没了塔的底层,甚至达到第二层。1937年左江发洪水,塔的底层西北方曾被洪水冲塌一角,1955年再次被洪水袭击,缺口增大,但塔身依旧岿然不动。1983年初,原崇左县文物管理所将缺口补修,并对塔顶进行维修,在塔的基座上加修围栏,便于游人登临。
建塔以来,左江斜塔经历了8次地震。1937年前的多次地震都在3.5级以下,其中以1937年4月1日的地震最大,震中在灵山,有6.75级,斜塔未受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原崇左县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斜塔。1992年,斜塔公布为原崇左县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30万元,原崇左县配套3.5万元,进行第二期抢救性保护维修,完成了斜塔的基础整体加固,高强砼箍对塔身的加固,塔身内外裂缝的修补,修补替换已风化青砖和塔刹的局部复原、塔身抹灰复原等。2008年,台风“黑格比”带来罕见洪灾,冲毁斜塔景区停车场及石板道,淹没斜塔第一层,造成斜塔基座一处开裂,护栏部分损毁。2012年,崇左市文物局筹资200多万元修复石板道,扩建停车场、大门、厕所等配套设施。为保护斜塔和保障游客人身安全,从2008年起,左江斜塔禁止游客登塔。
国宝价值
左江斜塔是古代壮族和各兄弟民族共同完成的一件杰作,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从民族学的角度来看,左江斜塔建斜符合人民降龙镇水的愿望;从水文资料来看,将塔建斜有利于抵抗洪水的冲击;从建筑力学的角度来看,将塔建斜符合科学原理。
弹指一挥间,400年过去了,坐落在激流漩涡中的左江斜塔还能再有几个400年呢?广西民族学院的研究人员万辅彬、蒋士亮、凌世国推断:左江斜塔的塔基砌石灰缝经过数百年的压实,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有三十厘米左右的沉陷。即使再沉陷三十厘米,塔心重力作用线仍在支面内,并且仍然是安全。斜塔如果不遇特大地震或其他突发性灾害,再过几百年,依然会以刚健的雄姿挺立在左江江心。
新闻推荐
河南九州防腐工程有限公司、南宁北恒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彭骥、韦燕锋: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账款清理工作的通知》...
崇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左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