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左江花山岩画的对策
□陈钰文
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中国岩画类和广西世界遗产的突破。左江花山岩画突出的普遍价值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同时也使左江花山岩画升格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但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不是左江花山岩画保护之路的终点,而是开启保护之路的新起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要求更高,保护的任务也更艰巨,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一、世界遗产的退出机制
目前全世界有165个国家,1052项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遗产)814项,世界自然遗产203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35项。中国是排在意大利之后世界第二大遗产国,共有50项。世界遗产是一块含金量很大的金字招牌,世界各国都铆足劲去争夺。世界遗产对于提高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的文化影响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也能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一点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并不认识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并非一劳永逸,而是有一个退出机制监控着世界遗产的保护动态。也就是说,你虽然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但如果保护得不好,还是随时可能被撤消世界遗产称号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世界遗产退出机制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黄牌警告,第二步是列为濒危遗产名录,第三步是撤消称号。自从实施退出机制以来,已有两个国家两项世界遗产被撤消世界遗产称号。
2007年6月29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新西兰召开的第31届委员会会议上做出了一项空前的决定,将位于阿曼的珍稀羚羊的栖息地――阿拉伯大羚羊保护区从《世界遗产名录》中予以除名。这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自1972年开始生效以来,第一项被除名的遗产地。二、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日趋严峻左江花山岩画在崇左的奇山秀水之间存续了两千多年而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奇迹。这一方面是古骆越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这一方山水天然涵养的结果。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从来不成为一个问题,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左江花山岩画保护问题才成为一个问题,才被提上议事日程。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之所以日趋严峻,是因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改变带来的。在一百年以前,左江花山岩画所在的区域,不存在工业带来的空气污染、酸雨;不存在为了起高楼而采砂造成山体滑坡;不存在为了修路而大规模移山填谷;不存在为了制造水泥而炸石开山;不存在大规模的旅游活动损坏文化遗迹,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在古代都不存在。笔者曾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考察过左江花山岩画,当时看到的岩画的色彩非常鲜艳,笔者去年再次去考察左江花山岩画时,直观的感觉是岩画的色彩黯淡了很多。三、左江花山岩画保护的对策
环境的改变是左江花山岩画保护变得越来越严峻的核心因素。在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上,如果我们只把目光盯在岩画本体的技术保护上,而忽略了岩画生存大环境的保护,则有可能舍本逐末,按下葫芦露出瓢,效果不理想。在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上,最佳的途径应该是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一个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新探索,因为这种探索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在国家层面暂称之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目前全国已有十八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广西的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已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化生态系统是文化与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形式、语言环境、社会组织、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完整体系,具有动态性、开放性、整体性的特点。加强文化生态的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互相依存,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并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是保护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方式。
崇左市申请设立国家级左江流域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以左江花山岩画为核心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但具有可能性,也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首先,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精神。《指南》提出:“世界遗产的相关立法、政策和策略措施都应确保其突出普遍价值的保护,支持对更大范围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和鼓励所在社区公众和所有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作为遗产可持续保护、保存、管理、展示的必要条件。”这里强调了“更大范围”是“必要条件”,表明左江花山岩画不能孤立存在,而必须放到更大的生存背景里。
其次,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国家文化部于2010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的条件: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并为社会广泛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分布较为集中,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当地群众的文化认同与参与保护的自觉性较高;当地人民政府重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保护措施有力。
崇左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遗产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高涨,以左江花山岩画为代表的民族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且风情独异,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条件充分。据不完全统计,崇左市现有世界级文化遗产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自治区级20个,市级33个,县级177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19处,县级11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4处。可以说,崇左市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十分丰富,符合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相关条件。概括起来,崇左市有几种文化类型是独一无二且价值突显的:一是以左江花山岩画为代表的骆越文化;二是以霜降节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三是以友谊关为代表的边关文化;四是以红八军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五是以归龙塔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六是以天琴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七是以德天瀑布为代表的山水文化。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就是要围绕几个文化类型来开展。
再次,崇左市地处中越边境,跨境民俗文化多姿多彩,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利于增强国际文化交流,对于促进中越人民的友谊将发挥重要作用。
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于左江花山岩画将起到系统性、整体性、可持续性保护的作用。一是在保护区内,人们的生产生活将被规范在有利于文化遗产的生存框架之内,再不能只为了生产率的提高而任意胡为。从而营造一个适合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国家对文化生态保护区给予大力的政策扶持,每个扶持周期给予多达数千万元的经费支持,有力地增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后劲;三是当地文化传统得到逐步修复,有利于人们对于左江花山岩画文化内涵的进一步理解,增强左江花山岩画的吸引力,带动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让当地民众从保护文化遗产中得到实惠。
总之,设立左江流域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于左江花山岩画及其左江流域丰富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新闻推荐
南宁讯崇左市人大常委会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崇左市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条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7月15日起...
崇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左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