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进“双高”基地建设促进蔗糖产业快速发展 江州区甘蔗总产量突破500万吨

左江日报 2018-04-04 10:00 大字

本报江州讯(记者黄海建通讯员陆华勇庞恒)被誉为中国“第一甜县(区)”的江州区,继去年甘蔗总产量跃升全国首位后,今年再传喜讯:截至3月19日,该区2017/2018年榨季入厂原料蔗总产量突破500万吨,比上一榨季增加50万吨。江州区成为崇左市开展“双高”基地建设以来,原料蔗总产量突破500万吨的县(区),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3月20日,市委、市政府向江州区委、区政府致贺信:欣闻2017/2018年榨季江州区入榨甘蔗总量突破500万吨大关,这是江州区糖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振奋人心的一件大喜事。市委、市政府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江州区广大干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喜讯传来,欢欣鼓舞。这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对我们发展蔗糖产业思路和工作是充分肯定的,这给了江州区广大干部群众极大的鼓舞和有力地鞭策。”江州区委书记农化说。

去年以来,江州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崇左市“两篇大文章”“四大攻坚战”战略任务,把蔗糖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一二三车间”齐发力,良性循环互动促发展,成为全市蔗糖生产和“双高”基地建设的排头兵、领头羊,成为全市蔗糖产业“二次创业”、转型升级和赶超跨越的一面旗帜。

第一车间――实施“双保”推进“双高”

江州区驮卢镇谭垌村白作屯,群众正在砍除香蕉树,改种甘蔗。“香蕉价格不稳定,风险大,改种甘蔗价格稳定不说,还有政府优惠政策扶持。”村民黄海说。

过去一年来,江州区紧抓蔗糖产业持续回暖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甘蔗生产“双保”(保面积、保产量)工程,全面落实“退蕉改蔗、退果改蔗、退桉改蔗、退薯改蔗”等扶持政策。2017年,该区完成甘蔗改扩种2.5万亩,甘蔗种植面积达到112.5万亩。

开沟、切种、下种、施肥、培土、盖膜……该区新和镇通康村“双高”基地,数台甘蔗种植机来回穿梭。“人工种植一天不到1亩地,而甘蔗种植机一天可种植35亩,效率是人工的几十倍。”目前该村第一书记龚文艺对记者说。更为可喜的是,同是一片地,以前亩产仅4吨,现在有望6.5吨以上,增量从何来?“水肥一体滴灌,让甘蔗‘吃饱喝足\’;有虫害了,无人机喷药。规模经营降本又增效。”龚文艺说。

江州区大力推进“双高”基地建设,目前累计建成“双高”基地35.84万亩,占全市已建成面积的四分之一。

该区把每一个片区作为一个项目进行建设管理,整个环节都依法依规实施,保证项目建设经得起考验,得到自治区督查组的充分肯定并推广。

与此同时,该区向农发行争取到2亿元贷款,给“双高”基地建设主体预付资金,项目验收奖补资金到位后返还贷款。这一创新举措在全广西首开先河,深受好评。

此外,该区坚持“四化”同步,创新管理模式,降低甘蔗种植成本。首先,创新土地整合模式,实现甘蔗种植规模化。按照自愿原则,由农户进行多户再联合,组成“农民互助联营”小组,进行“小块并大块”的“二次整合”,更有利于机械化耕种。其次,创新推广优良品种,实现甘蔗种植良种化。建设了益兴、惠利民生等8个甘蔗良种繁育基地,获得国家农业部肯定,被批准认定为全国唯一的区域性甘蔗良种繁育基地。第三,创新耕种管收标准,实现甘蔗种植专业化。以江州区作为全国首个甘蔗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为依托,引进专业种植管理公司,按照全程机械化要求进行管理。甘蔗从种植到砍运,平均每亩可节省人工成本250元以上。第四,创新水肥药一体化,实现甘蔗种植科学化。引进惠利公司统一开展技术指导和售后维护管理,成效明显。

第二车间--扶优做强壮大品牌

江州区蔗糖循环经济产业园里,中法合资乐斯福酵母项目新干燥和发酵车间厂房建设现场,机声隆隆,数百名建设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主体工程已经全面完成,预计8月份实现试产。"项目中方代表劳雪梅说,项目投产后,将打造成世界最大酵母厂,年产活性干酵母5万吨以上。

该区以江州区蔗糖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为重点,推动发展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集群。2017年,江州区酵母等蔗糖循环经济产值达125.4亿元,增长13.9%,总量排崇左市第一,蔗糖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近日,江州区蔗糖循环经济产业园成功列入崇左市重点打造的五大主体园区之一,成为广西?中国糖业产业园的核心园区之一。

该区把惠利民生甘蔗"双高"器材设备生产项目建成为全国最大的甘蔗"双高"器材设备生产基地,初步实现"双高"器材设备"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就地服务"目标,辐射100万亩"双高"基地建设,为甘蔗上游产业提供强大的技术和设备支撑。

湘桂公司正在建设广西最大的滤泥循环生态肥项目,9月份将建成投产,年产生态肥可达20万吨以上。

大唐年产30万吨微生物肥料和秸秆饲料项目已建成投产,是广西最大的蔗糖微生物肥料和秸秆饲料项目。

去年以来,该区还推进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已建成10万平方米,在建13万平方米。成功引进城市有机废弃物处理等10个项目入驻江州区蔗糖循环经济产业园,总投资达51亿元。中燃分布式能源项目8

月份将建成向特色小镇居民供气。糖文化街区、"南方红"保健红糖、日风"那拉"系列红糖等蔗糖产业项目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与此同时,该区积极优化蔗糖循环产业资源配置,推动蔗糖资源向优势制糖企业集中。去年6月,该区完成了永凯左江公司拍卖重组工作,解决了永凯左江公司拖欠原料蔗款数量达1.84亿元、时间长达2个榨季的问题,为制糖企业重组树立了新的典范。2016/2017榨季,重组后的中粮崇左江州糖业有限公司实现正常生产,2017年成功入规。同时,投资1.4亿元,完成驮卢东亚糖业等5家企业技改项目。此外,崇左东亚糖厂搬迁及生物质发电项目预计2018/2019榨季可建成投产,实现日榨能力达2万吨以上。

第三车间--产城融合综合利用

"能进入亿民鞋厂上班,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很开心。"该区新和镇卜花村渠农屯贫困凌伟高兴地说。不过,让凌伟开心的还在后头,"不久前,我们在移民安置小区的一套75平方的安置房钥匙到手了,加把劲装修一下,很快就可以搬进去了!"

去年初,总投资12亿元,占地559.3亩,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的广西规模最大的安置小区--江州区兴和家园安置小区开工建设。"年底项目建成后,政府将采取'以购代建'的方式,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回购约2000套房,用于安置1972户贫困户7889人。"江州区扶贫主任张世敏说。

"安置小区位于江州区新和镇,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蔗糖产业为特色的'甜蜜小镇'。"江州区新和镇镇长邓觉告诉记者,这里不仅环境优美,也是江州区糖业循环经济产业园所在地。

这是江州区依托蔗糖产业,凝聚起产城融合,绿色发展强大合力的一个缩影。

目前,已有广西湘桂糖厂等27个重大项目落户产业园,形成了以甘蔗良种研发、种植设备器材生产及管理、制糖及糖品深加工、酵母、纸浆及环保包装等为主导的糖业循环产业集群。去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5亿元,创利税5.4亿元。

"产业园区用工需求巨大,为了帮助贫困户就业,我们筛选出近万个适合的就业岗位。"江州区人社局局长梁志高说,将为贫困群众提供"一对一"的岗位推荐帮扶,以及"一条龙"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实名制求职登记服务。

在新和镇的大华肉牛养殖基地,看到有客人到来,牛舍里数百头土黄牛扭过头来,发出"哞哞"叫声。令人惊奇的是,这里的牛饲料是由甘蔗尾叶加工而成。

该区充分利用每年产甘蔗尾梢100万吨以上的丰富资源,与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签约共建科技产业园。相继引

进和建成了一批蔗糖产业第三车间发展建设项目。

目前,大华年产3万头优质肉牛养殖加工、益兴万头黑山羊养殖等项目加快推进。其中大华肉牛养殖一期及二期6栋牛舍、蔗叶饲料加工厂相继建成投产,发展肉牛养殖2000多头。益兴花山黑山羊养殖已完成一期羊舍的建设,引进优质种羊465头,发展养殖分场28个,养殖黑山羊1800头。每年榨季期间,大唐、大华、益兴等农业龙头企业以180元/吨左右的价格向农民收购蔗叶,生产生物饲料养殖肉牛、黑山羊,让蔗叶"变废为宝",促进农民增收。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蔗糖产业的部署要求,以甘蔗总产量突破500万吨大关为新起点,加快推进"双高"基地建设,促进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做好'两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坚战'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江州区区长王耀雷说。

新闻推荐

德盛米粉厂:十年时光打造品质米粉

德盛米粉厂整洁干净的生产环境。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江州区江南街道大村村的德盛米粉厂,深入了解了该米粉厂近十年来如何通过诚信经营、严把质量关、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好口碑并赢得广大顾客的认可。...

崇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左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