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片花香 ——读梁志玲的小说《苔花如米》有感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宽容,所以包容,因为坚信,所以笃定。每个人都为“生活”这本大戏作出了贡献,百态人生,百种滋味,把生活沁入想象,让想象走进生活。一个人的命运,一群人的故事,被演绎,被诉说,被铭记。这是崇左本土作家梁志玲《苔花如米》(刊载《红豆》2014年第10、11合刊)所呈现的故事,通俗易懂,耐人寻味。
梁志玲,崇左市人。在各级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以及散文。作品散见《山花》《江南》《星火》《民族文学》《广西文学》《红豆》《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广西第七届签约作家。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微凉的逃逸》,散文集《浮世清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其笔下的作品《苔花如米》不算一个复杂的故事,但当读者真正走进作品,随着人物的情绪而生发喜怒哀乐,也许就更能体味,何为不身在其中却能感同身受。
“命运”听起来是一个抽象的词,它蕴含着很多意义,因为它的存在,才有了作为独立个体所谓的人生故事。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女主人公苔花是家里捡来的孩子,之所以被捡回来,当然是因为养父母一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苔花小的时候,在一次玩耍过程中,被一个叫做“万康”的小男孩用木棍砸到了头部,并且鲜血直流,奠定了二人的渊源。苔花也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世,开始慢慢关注着那个因砸了自己脑袋而被承诺要对自己负责的那个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苔花突然多了一个“弟弟”,本就地位不保的苔花,更是因为“摔了一跤”,从此改写了命运。长大后的苔花虽带着病体,却勇敢地坚持自力更生,而她心中自始至终的期盼,也一直都是小时候那个许了诺言的小男孩。小说中另一人物——小瓣的执着让“我”的内心感到温暖,“我”的见证和表述让整个故事的脉络更加清晰。小说中的“我”作为一个外来者,因为忍受不了外界的眼光来到这个小镇,得以关注着这里的人情世故。
女主人公苔花,作为社会底层的一个普通人,可谓命途多舛,身世不明,还患有顽疾——癫痫。她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从小被养父母收养,并取名“苔花”,生活在一个看似相对完整的家,却因为突如其来的“弟弟”,其在家中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更因为“摔倒”而改写了本以为还可以有期待的人生。多么平凡的追求,却不能得到满足,在不确定因素太多的剧本上,她这个“主角”还是成了哀伤的代表。
苔花的人生跟一个叫做“万康”的人紧密相关,而这个名字,甚至贯穿着女主人公的一生。因为小时候一次意外,苔花和万康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可否认,是万康真正让苔花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别人真正的关心和关注,哪怕他们那时年纪还小。小说中提到,万康问老师:“什么叫做负责?”老师告诉他:“负责就是要对她好。”如此简洁而直白的话,直截了当地表露出人心的真善。万康在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对苔花好,或许是因为想补偿砸到了她脑袋的那一下,也或许是因为他懂什么叫做“责任”。
无巧不成书,无巧不成人生。如果没有突然到来的“弟弟”,或许就不会发生摔跤的事情,如果没有摔跤,也许就不会生病,如果没有生病,万康就不会只是一个臆想……可惜没有如果。
走进小说,读者看情节,跳出小说,读者看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场景让读者不禁慨叹似曾相识的场景。我们都不是演员,却又无一不在“生活”这出大戏中配合演出,苔花命途多舛,只能在被命运开了玩笑之后拖着残缺的病体,做着迷离的美梦;本已不可能孕育小孩的家庭突然多出了一个弟弟,父亲也许直到去世还不明白,所谓的弟弟,有两个父亲;万康一家后来离开了,留给苔花的,只是一个空虚的期待;巫婆作为小镇上的明眼人,虽已年老体衰,却心明几净,她作为小镇世事变迁的见证者,记录着小镇里发生过的点点滴滴;借“我”的口,自然而真实地阐述了一个小“社会”丰富的人生百态。苔花的故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其实自身也存在着不被接受和认可的问题,即“我”的性取向偏离了传统,甚至逆其道而行,而小说中其他人的命运,亦有其雷同之处。
苔花为了爱情,选择了柏拉图式的精神生活;“我”为了爱情,选择了忤逆传统;小瓣为了爱情,选择了默默守护;也许,苔花父亲也是为了爱情,选择了沉默是金;苔花母亲为了释放自我,选择了挣脱别人的眼光……
纵观整个小说,虽然篇幅不长,却向读者展示了具有鲜明对比的两个面。例如小说中提到的,苔花年近三十了仍然待字闺中,急坏了老街上的三姑六婆;苔花赖以糊口的书店里出租的大多是些低俗趣味的书籍,而她自己看的却是一如《红字》《铁皮鼓》类的书籍;老街上的人绝大多数都必须为了柴米油盐奔波劳碌,“我”作为所谓的文化工作者,最显著的特征竟然是“闲”,老街妇女跳所谓的广场舞,动作走形,行动迟缓,苔花母亲却浓妆艳抹,唱着不为老街人所接受的《荔枝颂》,似乎沉默寡言的苔花,在枯燥的生活之余,还会绣《清明上河图》等等。这些显著的对比不禁让读者深思,这是巧合吗,还是作者的有意为之?也许这不重要,关键是这样的情节设置让整个故事的后劲愈加地震撼。直观的情节,含蓄的对比,让读者豁然开朗。如果说被大多数所认可的事物叫做大众化的话,那么只为少部分人接受的则称为非主流。摒弃主观以对错评价问题的态度,读者应当全面地审视,知人论世,肯定人性,讴歌人品,鞭挞丑行,尊重人心。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平凡,每个人也都独特,再渺小的人,只要有了想要努力的目标,或者想坚持的方向,那么,这样的人肯定会慢慢变得强大。正如小说中的人物,他们都渺小,但谁能说,他们不强大?透过小说的镜头,反射现实的影子,凡尘俗世,每个人都普通,都有长短,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苛责,而是去理解,去包容,去反省,去权衡,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透过虚构的镜头,触摸现实的棱角,也许能够磕中你的凡心。
让这个社会多褪去一份复杂,多增添一份简单,让普通人都能够认真地去爱与被爱,让人心都能够坦诚地待与被待,让距离都能够自然地减了再减。这样的现实生活,也许才更有值得存在的价值。
当然,在这里并不是说去认可某些还略显偏激的观点,这里值的是包容和理解。不要片面地看待问题,现实社会需要暖和热,需要少一些芥蒂和隔阂,而人心也需要多一点光明和力量。像苔花的坚韧顽强,“我”的执着乐观,小瓣的不离不弃,等等,毋庸置疑,那份从心灵深处升华成的芳香,定能够飘香四溢。而能够在心灵深处留一片沃土种满芳华的人,必将“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在生活这条大河里漂泊,把苦咽进肚子,让甜飘香万里,不去刻意地体验,却早已自如地诗意生活,即便地位卑微,身份渺小,但也要像小说中所刻画的主人公一样,“苔花小如米,也学牡丹开”。小说故事的确再告诉读者,既然无法选择剧本,那就选择演绎的方式,既然无法选择目的地,那就选择另一条更适合自己走的路,哪怕世界以痛吻我,我也要以歌回报。
新闻推荐
崇左讯去年以来,市烟草专卖局多措并举,在全市组织开展打击寄递渠道涉烟违法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2017年,全市共查处寄递渠道涉烟违法案件599起,查获涉烟包裹665个,涉案卷烟108.2万支。据了解,2017年,市...
崇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左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