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红军路 “通向”幸福村
本报记者莫迪通讯员李朝晖
作为一条马帮古道,它曾是龙州县通往外地的咽喉要道;因为革命队伍曾在此地饮马停歇,“红军路”敲响幸福门,龙州县上龙乡新联村蝶变旅游乡村。
新联村甫茶屯至上龙村水陇屯,全长5公里。这里的小山路、简陋的小木桥,都留下了红八军北上与红七军会合的足迹。
初秋时节,行走在甫茶屯,醒目的红军雕塑、干净的村道、生机勃勃的农作物,构成了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新画卷。
而在5年前,这里道路陡窄、土地贫瘠,房屋破旧,位列龙州县47个贫困村之一。
今年“七一”期间,这里迎来上万游客,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而且越吃越香。
变化来自重走红军路。
村民寻访红军遗迹,挖掘红军精神,最终确定了发展思路:自筹6万元,投工投劳修建红军桥、红军驿站、红军食堂和红军商店等,推出“红军餐”等服务。
“苦笋、红薯、木薯、玉米等红军餐取材于我们本地的特色农副产品,很受游客欢迎。”甫茶屯屯长黄江峰高兴地说。
与此同时,新联村开展“三清三拆”提升乡村风貌。8个自然屯投入环境综合整治经费2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2.5万人次,拆除危旧房83间,清理陈年垃圾56处200余吨,清理臭水沟1800余米,全村旧貌换新颜。
如今,新联村建起了6000余亩“双高”甘蔗基地、100亩黑皮果蔗种植基地,村民收入持续增高。
依托地处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之便,新联村还发力红色旅游+秘境旅游+研学旅行,打造民宿,发展避暑经济。
今天的红军路风景如画,红军广场、红军饭堂、红军驿站、红军桥等红军遗址串连成线,体验感十足。
走一次红军路、穿一次红军服、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吃一餐红军饭、听一堂红军课、唱一首红军歌、住一晚红军村,“七个一”让这个全区“红色教育基地”行稳致远。
新闻推荐
本报龙州讯(记者/周政光通讯员/黄华江)“我们的黑山羊坚持生态养殖,羊圈建在半山腰上,几年来供不应求。”5月24日,龙州县响水...
龙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