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锦技艺传承人李素英的壮锦情 坚守,让更多人“看”到壮锦

左江日报 2020-06-15 11:20 大字

李素英(右二)教徒弟织壮锦。□本报记者钟文芬本报见习记者农艳芳

2018年,受《魅力中国城》节目组邀约,李素英将壮锦搬上舞台,为全国观众展示壮锦文化。

李素英万万没想到,壮锦在《魅力中国城》舞台亮相后,会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赞扬。

“我的愿望实现了。”李素英说,作为金龙壮锦技艺第五代传承人,让社会各界人士认识、了解壮锦,是她多年的愿望。

节目播出之后,李素英变得更加忙碌了,传承、推广壮锦成了她生活的重头戏。

李素英对壮锦的热爱,离不开她生长的环境。

李素英出生在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6岁开始跟外婆、母亲学习编织壮锦,12岁就能单独完成完整的壮锦编织。

壮锦对村民而言,是生活所需,也是传统习俗,村里红白事情离不开壮锦,姑娘出嫁更是少不了壮锦嫁妆。

“女方如果没有壮锦嫁妆,会被对方看不起。我作为大姐,要帮妈妈准备两个妹妹的嫁妆。”李素英说,一开始,学习编织壮锦是作为家中长姐的义务,后来,就是骨子里散发出的热爱。

出于对壮锦的热爱,李素英经常自费到全国各地参加培训、学习,并踊跃参加县、市和自治区举办的各种民族民俗文化展演活动,向社会各界展示自己编织的壮锦作品。

转机出现在2018年。

那一年,崇左参加《魅力中国城》节目,在“城市精绝”环节中,崇左选择将壮锦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示,让观众叹为观止。

节目评委夏华直言:“壮锦表演赋予了文化旅游新产业新的期待。以后有机会,将会把带有壮民族元素的壮锦拿到国际T台上展示,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壮锦的美。”

“评委和主持人都叫我一定要把壮锦传承下去,壮锦蓄积着壮族不同历史时代的文化精粹,决不能失传。”多方的鼓励与支持,让李素英对传承壮锦有了更足的信心与底气。

走下《魅力中国城》舞台后,李素英没有停歇,她开始了新的思考:能否将多元化的壮族元素融入壮锦中?

李素英尝试将花山元素与壮锦融合。她把花山元素织进壮锦中,并将壮锦做成围巾、背包等,使其生活化、精致化。同时,李素英还想着把天琴融入壮锦,以此展现板池屯百年流传下来的壮民族文化特色。

李素英的尝试不止于此。她还将个人的生活经历织进壮锦,赋予壮锦特殊的含义。

早些年前,李素英曾到浙江杭州打工,主要负责十字绣工作。后来,在一次聊天中,她突发奇想,壮锦与十字绣结合是否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说做就做,李素英将蝴蝶十字绣尝试绣进壮锦中,并在其基础上设计其他图案与之相配,使壮锦看起来更生动、更具活力。

为展示原始的壮锦编织过程,2018年,李素英开始在板池屯筹备木屋,用作壮锦“展览馆”,将其作为壮锦文化旅游参观点。2019年木屋正式建成,在此基础上,李素英本着能帮就帮的原则,组织村里其他织娘共同成立广西织锦技艺传承人李素英传承培训基地、李素英民间工艺品制作专业合作社,以此增加织娘的经济收入。

“我经常外出学习、培训,认识的人比较多,积累了一定人脉,很多厂家会直接从我这儿订购壮锦。”李素英说,村里织娘的收入多靠种植农作物,收入不稳定,加入合作社一方面可凭借自己的壮锦手艺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是在发扬壮锦文化,传承壮锦技艺。

今年5月,在龙州县政府的推动下,李素英还将十几台织机搬到龙州县城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壮锦扶贫车间。车间主要由李素英负责教搬迁户壮锦编织手艺,再由她统一收购、销售,以此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就业增加收入。

为让壮锦得到更全面的推广,李素英还多次到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等高校和广西民族博物馆、崇左市壮族博物馆等单位,向学生及织锦爱好者传授织锦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壮锦。同时,李素英对前来学习壮锦技艺的爱好者,也是免费教学。

“能让更多人看到壮锦、了解壮锦,了解壮族文化,是我的初心。”李素英说,她会一直坚持下去,她相信,壮锦会得到更多人的欣赏。

新闻推荐

打好碧水保卫战 村级河长在行动(二十四)

□本报记者刘校宏濑溪河龙马潭区金龙镇段属沱江左岸一级支流,河流全长12.4公里,起点为塘坡村五组鸡血鸣,终点为雪骡村王儿凼...

龙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龙州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