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成家”后“立业”,自己的家乡自己建;边“立业”边“成家”,产业支撑家稳固;“成了家”“立了业”,共做脱贫致富“追梦人” 洞埠“成家立业”记

左江日报 2020-05-25 11:22 大字

□本报记者农彩云蒋欣攸通讯员许志平

夏日午后,龙州县下冻镇洞埠村。

屋后、院前、山脚下……绿油油的桑园让洞埠显现出了不一样的生机!

黑的、紫的、赤的桑葚挂在桑树上,树下是那已经成熟黄绿相间的珍珠贝贝南瓜,碧绿的水果黄瓜让人垂涎欲滴……立体种植的桑园让洞埠人在这个夏天有了更多的期盼!

桑农哼着欢快的小调在桑园摘桑叶;孩童骑着儿童自行车绕着桑园欢快驰行;院前的桑园里,老农摘着桑树下已经成熟的黄瓜、南瓜,随手递一个给撒欢而至的孩童……生机勃勃的桑园给洞埠人的生活增添了无限情趣!

听讲座、学技术、建蚕房……“我不服,我要致富!”由坡姆屯点燃的改换生活的决心和热情,蔓延了整个洞埠。

建新房、修村路、整环境……“苦战奋战20天,敢教日月换新天!”洞埠人要打造花园式家园。

号脉、竞赛、绘蓝图……“坡姆干劲”“洞银模式”成为龙州县稳定脱贫成果最好的示范。

坡姆“创业”,“不服输”精神点燃洞埠热情

蚕宝宝快要吐丝了!

清晨,天空刚露出鱼肚白,黎丽平和周彩葵就忙着给蚕宝宝上蔟。一字排开的12间蚕房里,一片忙碌,却不发一声喧闹,只怕惊扰了蚕宝宝。

眼看就要收获今年的第一批蚕茧了,黎丽平和周彩葵心情大好、难掩喜色,就连清理蚕砂时,嘴里都哼着小曲。

种桑养蚕,是坡姆屯村民一年前练就的新本领。

2018年,脱贫摘帽的喜悦还未褪去,坡姆屯村民就有了危机感。

年轻人不会种地,中年人顾不上种地,老年人凑合着种地,返贫风险仍然存在!

土地有限,资金有限,人力有限,如何创造更多的财富?如何真正安居乐业?

“我不服,我要致富!”在村民议事会上,村民黄云先的发言戳中了坡姆人的心。他们派出代表,找政府、咨询驻村工作队,只为寻求一条可以让坡姆人安居乐业的路子。

“我们这里可以种桑养蚕吗?”“可以做个论证。”黎丽平和周彩葵率先提出了种桑养蚕的设想,并得到了驻村工作队员罗东斌的赞成。在老家罗城,罗东斌的老乡们就是依靠种桑养蚕改善了生活。

种桑养蚕,在坡姆,是全新的尝试,没有任何基础。

2018年8月9日,由罗东斌牵线,黎丽平和周彩葵远赴河池市罗城县拜师学艺,学习种桑养蚕技术。种桑、摘叶、喂养;孵化、上蔟、吐丝;清理、消毒、防病……20天里,黎丽平、周彩葵和桑农同吃同住,回程时,种桑养蚕的全流程已密密麻麻记满了笔记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乡后,黎丽平、周彩葵和乡亲们分享了学到的新本领。

要做就要做成。在村民们的强烈要求下,洞埠村村委请来了专家,给坡姆“号脉”:气候适宜,种桑养蚕,可行!

说干就干!

学技术,传帮带、外出取经、请专家开讲座……

建蚕房,全屯参与、自己动手、后援单位帮扶……

有了科学依据,坡姆人燃起了“创业”热情。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凝聚了人心。"洞埠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晓辉说,种桑养蚕最大限度提升了村民的凝聚力。

2019年7月1日,不到三个月,新种的连片桑树环绕整个坡姆屯;2600平方米的荒地变成了公共蚕房;龙州健源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

茶余饭后,村头是村民聚集话家常最活跃的地点,聊天主题变成了交流学习养蚕技术、探讨解决种养难题。

桑田里套种贝贝南瓜、水果黄瓜、散养土鸡……坡姆的土货真不少。套种,成为各家增收的绝招。

2019年,坡姆屯26户蚕农成功出售蚕茧6批。头两批共卖出2000斤,第三批就卖出了2300多斤。

不到两年,坡姆稳固了"家业"。

大伙测算,凭借种桑养蚕新本领,坡姆今年可养蚕10批次,桑农年收入2万元至8万元不等,合作社全年销售额可达100万元,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以上。

创业的热情,提振了坡姆的精气神。洞银"成家",比学赶超打造花园式家园

小小桑蚕产生了"蝴蝶效应",开始影响整个洞埠。

最先感受到坡姆变化的是相邻的洞银屯。

相隔几公里,洞银却是另一番天地:到处是乱搭乱建的厨房、柴房、猪圈;村道被厕所、杂物间、烂木头占用;垃圾遍地,杂草丛生,胡乱生长的竹子、灌木挡住了阳光……

坡姆人动起来了,洞银人也坐不住了,喊出了"苦战奋战20天,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口号。

"先成家后立业!"

2018年11月,洞银屯村民达成共识,整治环境,打造花园式家园!

村头的水渠、田地最具田园风光。村民们商议,动手建水车,让古老的农耕文明在村里延续。

老人们设计,年轻人动手。

农闲时,屯长周清海一吆喝,村里的年轻人就提起工具,自觉来到村头,根据老人们的设计,就地取材,用竹子、树枝、拆旧的木头、废弃的塑料造水车。

三天后,水车立在了村头田边的渠道上。水随车而动,"晚来水车下,凉意沁诗脾",村民们心中甚是畅快。

立起的水车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洞银人的斗志。

为建儿童小乐园、健身步道,村民自愿献出菜园、旧砖;为建公共停车场,村民自愿拆篱笆、自觉参与劳动铺地砖;为建乡愁馆,村民自愿拆旧房不要一分补贴……为了赶在下雨前硬化环屯道路,埋头苦干到凌晨3时,村民们干活到哪一家就在哪一家吃饭,不计报酬。

远在广东打工的周旺全,每天都能在微信群里看到家乡的点滴变化。被村民自发改造家乡的热情所感染,2018年12月,周旺全毅然放下在广东拼搏了10多年创下的基业,返乡参与家乡建设。刚踏进村头,他无比惊讶:眼前的家园哪里还有从前的样子!

满盈盈的水渠绕村而过,潺潺流水推动水车徐徐转动,浇灌一畦畦菜地。一群妇女在水渠旁浣衣洗菜。房前屋后整齐干净,家家户户门前有花坛,花草显然经过了精心打理,从山上搬运来的奇石也成了村里别致的景观。

如果不是认出了村头那棵曾因竹子挡住阳光而歪头生长的大榕树,周旺全还误以为自己走进了新建的大花园!

龙州县要在每个乡镇建设乡村振兴风貌提升示范带,选择基础好的村屯作为乡村振兴示范屯。

因党支部得力,地理条件好,有群众基础,花园式的洞银被划入了乡村振兴示范屯试点。星火燎原,干群共定"家业"蓝图

2019年,洞埠村打造了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屯。

当年,坡姆屯被评为崇左市2019年"四个好"宜居村庄。洞银屯成为全区兴边富民工作现场会交流点,入选崇左市创建"精品示范型"村屯。

坡姆、洞银的"破茧"经历,被洞埠总结为乡村振兴"五个一"工作法,成为下冻镇推行乡村振兴的法宝--

一张蓝图定方向,每个村屯结合实际制定规划图、示意图、功能图;

一个团队扛责任,由党员、驻村队员、村民代表组成的乡村振兴发展理事会成了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团队;

一套标准来执行,环境美化、道路硬化、排污暗化、夜晚亮化、挖掘文化;

一套制度作保证,自治制度、议事制度、保洁制度、监督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一种精神干到底,激发群众积极性和建设花园式家园的热情。

平均每周都有一个考察团到洞埠参观学习,从向他人取经到被他人取经,洞埠立起的不仅是形象更是精神!

新闻推荐

龙州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说“不”

龙州讯“上述通报的案例看似是学风不实、照搬照抄、应景交差,实际反映的是作风顽疾,纸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予以严肃查...

龙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