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助力,为你传递爱和知识

左江日报 2020-03-20 09:00 大字

支教团老师在上网课□程梦婕

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浙江师范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前往广西龙州的行程,但支教团却将支教工作搬上“云”端,运用互联网工具,持续为龙州的学生们传递爱和知识,力争特殊时期不让一名学生掉队,令人感动。

17名“云”老师,筑起2075名学生的战“疫”防线

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之初,浙江师范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17名支教成员就积极行动起来,运用互联网工具,针对龙州县的实际情况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支教团团长程梦婕带领成员们梳理疫情时间线,自主制作疫情科学防控宣传课件,协助当地学校发布防控信息的相关推文,为学校提供防控宣传教育资源。此外,还收集疫情防控小贴士与官方政策发布信息,第一时间转发给班里的学生,提高广大学生与家长的防控意识。

本届支教团中,黄锡汝、夏子聪是支教地高中的“班主任”,为了确保家长和孩子都能安心在家等待开学,他们每天都会询问学生情况,如果碰上家长没有注意消息的,就通过支教团老师在上网课发短信、打电话的方式一一进行确认。在他们看来,疫情当前,虽然每天的工作都是一样的,也非常繁杂琐碎,但家长们的每一个“体温正常”,都是一份放心,而她上报的每一个“无异常”都是一份责任。

支教团成员还非常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支教团成员凌哲宏与学生定期进行聊天,了解到班中一位学生因母亲突然离世而深受打击,凌哲宏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诉说,希望以此排解他内心的自责与悲伤。除此之外,凌哲宏还将《我与地坛》这本书送给了这位学生,“希望书中对母亲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能对他有所启发。”凌哲宏说。

132节“云”课堂,2503页课件让学生学习不断档

停课不停教,隔地不隔爱。疫情当下,支教团成员果断开启了网课初体验课。5个年级,12个科目,132节网课,2503页课件,17名支教团成员用网络搭起传递爱与知识的桥梁。为了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支教团成员当起了彼此的“临时学生”,每天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各个软件的使用效果、课堂注意事项、课程内容安排。经过几天的磨合,支教团成员们逐渐在网课中摸索出了符合不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

支教团成员朱雨春、刘泽娇在龙州县高级中学分别教授英语和数学,他们面对的是同样班级的一群学生。作为主科老师,每天上直播课成为了她们的最优选择。“前面几天同学们总是在评论区聊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后面慢慢适应了上课节奏,投入到课堂中的学生就越来越多了。”朱雨春说道。担任语文老师的曹慧娜,跨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教学,教学任务重,课业量大,便采取了分块胶囊录课的形式,将一节课内容划分为几个板块分别录制并播放给学生观看,每个板块结束后再与学生进行有重点地解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34次“云”答疑,跨越1800公里距离的关爱不变

虽远隔千里,但支教团成员们心中对学生的关爱并没有因距离发生改变。特殊时期,支教团成员们以“致学生们的一封信”的形式,给学生带来“开学”第一课。“勤洗手,少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口罩,保护好自己……”信中有着对学生的关切嘱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信中还有着对学生们的殷殷期盼。

疫情期间,支教团成员还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面对面教学变成互联网教学。同样的,近距离答疑也灵活变身为网络“云”答疑。“复数的除法这题这里要把i平方换算成-1”“不可数名词前面的冠词可不能用a或an只能用the”“唾液淀粉酶能将我们摄入的淀粉消化分解成麦芽糖,所以米饭嚼起来会觉得甜”“西亚地区大部分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当地比较干热”……334次“云”答疑,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网络课堂中的知识。担任历史老师的齐昕,还为学生精心整理、罗列了一份书籍阅读清单,让学生可以在这些经典书籍的阅读过程中,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走近历史。

截至目前,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支教地龙州的2075名学生量身定制教学课件89套,2503页,时长74个小时,网络授课132节,开展线上答疑334次,这样的“云端”教学还在不断地继续。支教团成员们用爱跨越千里之遥,用心助燃求知火苗,他们和学生一样期待着在校园重逢的那天。

新闻推荐

龙州启动“三结合三确保”扶贫模式

本报龙州讯“由于疫情原因,请大家隔开一个座位来坐。”龙州县委宣传部派驻金龙镇双蒙村第一书记潘海生在主持线下培训时提...

龙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龙州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