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村轶事 □李焕俭

蚌埠日报 2019-12-09 08:13 大字

蚌埠市禹会区马城镇朱村,是个古老的村庄,清嘉庆年间编印的《怀远县志·地域图》就标注有朱村地名。朱村李、王、赵为大姓,朱姓寥寥无几,为啥村名曰朱村,话还要从明朝怀远人东平王朱能说起。

朱能,字士弘,其父朱亮跟随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朱能袭父职任燕山护卫副千户。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能跟随燕王朱棣出征漠北,与燕王感情日增,成为其亲信。朱元璋病逝后,继帝位的其孙朱允炆,看到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下令削藩。从建文元年(1399)起,先后削除了周、湘、代、齐、岷等五王的王位,并危及燕王朱棣的王位。朱棣以讨伐“奸恶”为名起兵靖难。朱能协同河间都指挥张玉,首谋杀张昺、谢贵,为朱棣力夺九门定北平立下汗马功劳。在东昌大战中,燕王朱棣陷入南军盛庸、铁铉的重围,大将张玉战死。朱棣命悬一线。朱能飞马救驾,率周长等与南军殊死搏斗,护卫朱棣突出重围。在朱能的辅助下,燕王朱棣,击败建文帝的南军,夺得江山社稷,登上了大明皇帝的宝座。

“靖难”大获全胜,朱能功劳仅次于大将军邱福,被明成祖朱棣授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俸禄二千二百石,给世券。永乐二年(1404),兼太子太傅,加俸禄一千石。永乐四年(1406)七月,明朝用兵安南,朱能为征夷将军,率领大军带着辎重,冒着酷热,日夜兼程,向南开进,十月抵达广西龙州。由于一路艰辛,鞍马劳累,朱能突发疾病,卒于军中,时年37岁。朱棣闻讯,悲痛万分,追封朱能为东平王,谥武烈,敕葬昌平。洪熙时,配享成祖庙廷。

这里的朱村,为朱能家族聚集的村落,朱棣夺得天下,朱能贵为成国公。明永乐初年,朱能衣锦回乡省亲,朱村建有朱能府邸,供朱能下榻休憩。朱能情系故乡,出资在朱村兴建了一座占地四亩的大乘寺。大乘寺坐北面南,前后三进,第一进为五间,居中者为山门。第二进为大雄宝殿,主祀释迦摩尼;第三大殿主祀观音、十八罗汉等佛像。大乘寺竣工,朱能还铸造一口高约1.8米,口径约1.5米的合金大钟,晨钟暮鼓,响遏行云,为百姓祈福祛灾。农历四月初八,为大乘寺庙会,方圆几十里的民众都来赶会,黄梅戏、泗州戏、梆子戏轮番登台演出,说大鼓书、唱扬琴、玩魔术、耍猴的、玩花鼓灯的,也纷纷前来献艺。羊肉汤、牛肉汤、绿豆圆子、油盒子、打包子的锅灶,摆满了集市两旁,朱村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赶会的达万余人。

大乘寺名声鹊起,庙前很快形成乡村集市,名曰朱村集。朱村老集长约里许,十天逢五集,即农历单日逢集。街道两旁是石墙草顶的店铺。有京货店、广货店、杂货店、盐粮店、铁匠铺、木匠铺、酒坊、油坊、染坊、豆腐坊等店铺、作坊和商旅客栈。朱村集靠近淮河黄疃窑码头和官道大路,交通便捷,生意兴隆。清末民初,这里商业尤为兴盛。洛河、上窑、黄疃窑等地客商,均来朱村集进货。1938年2月,蚌埠、怀远相继沦陷,日军在黄疃窑设立炮楼据点,朱村一日数惊,屡遭日寇骚扰,大乘寺大钟被日军盗走,寺庙和街道遭到严重毁坏,集市一度中断,数名村民被日军开枪打死。改革开放后,朱村集由大乘寺前迁移到村中继续逢集。由于青壮年多出外务工,加之机动车辆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到蚌埠、怀远购物方便。朱村集市规模和人流量已无法与昔日相比。

朱村的朱能家族,人口原本不多,朱能死后封王,儿孙继承爵位,在京城为官,亲友多迁居北京。今朱村朱姓村民,为清末五河县迁来朱姓人家。朱村李、王、赵等姓,迁居这里时间相对较晚。他们有的是朱能家族的佃户,有的是前来拓荒的农民。其中,李氏家族在朱村人口最多,历史上曾出现不少功名人物。道光年间,朱村贡生李宝堂,不恋官场,甘当人梯,受聘大户人家教习,传道授业颇有建树,门徒秀才举人层出不穷。李宝堂本人除潜心教书育人外,擅长书写状纸,刀笔文案功底深厚,帮助故里乡民打赢不少官司,名播淮河两岸。民间有“怀远宫宋杨,赶不上南乡李宝堂”之说。

新闻推荐

水口镇中心卫生院举行搬迁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捐赠仪式龙州讯11月18日,龙州县水口镇中心卫生院举行搬迁揭牌仪式。揭牌仪式上,还举行了大型义诊和健康宣传活动。...

龙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龙州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