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谋划多种产业协调发展
□玉静莫贵宇
近年来,龙州县上龙乡积极探索,从土地“小块并大块”到万亩“双高基地”,再到创新发展甘蔗间套种,农业不断提质增效,逐渐形成了加工业、种植业与养殖业三者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推动了上龙乡经济的高效发展。
突破单一种植模式,打开甘蔗增产增收的新局面。作为龙州县的甘蔗生产大乡,上龙乡将巩固甘蔗支柱产业地位不动摇作为第一发展要义,千方百计为群众和种植专业户拓宽增收渠道。上龙乡海惠种养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以养牛为主的专业合作社。2018年,海惠种养合作社遇到了饲料供给不足、成本过高等困难,生产一度处于低谷。今年以来,上龙乡党委政府通过实地调研,最终帮助海惠种养合作社制定了以“养牛为主、种植青饲玉米、黄豆和原料蔗为辅”的经营模式,并在上龙乡上龙村塘故屯建立了总面积300亩的原料蔗宽窄行间套青饲玉米、黄豆种植示范基地,采取甘蔗间套种玉米和黄豆的模式进行轮作。即在12月份同时种植原料蔗和青饲玉米;到次年3月底采收青饲玉米;4月初种植2行黄豆,8月底收获;9月初再种植3行玉米,11月底收获;最后12月份砍收甘蔗,一年采收四次。如此实施,每亩全年可提供5吨青饲玉米、0.1吨青饲黄豆、0.5吨原料蔗尾叶和1560元原料蔗收益,并可满足200头以上肉牛的饲料。这种间作种植模式既有利于机械化的种植和收割,又有利于人工管理,降低了劳务成本,为合作社解决了饲料不足和成本过高的难题。
同时,上龙乡利用“集约化,产业化”的优势,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科学发展的谋划,用心做好种植户的服务工作。统筹龙州县大唐公司资源,派出干部蹲点,指导打造了大唐原料蔗种植示范基地,推广实施“原料蔗+青饲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和“青饲玉米―原料蔗”轮作种植模式。
该示范基地总面积650亩,其中550亩采用当前较成熟的“原料蔗+青饲玉米”间套种模式,通过改进原料蔗种植方法,采用原料蔗蔗种与行沟垂直的种植方法,改善了农作物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作物光合作用率,充分发挥边行优势作用,全年每亩收益可达3990元。同时,另有100亩土地用于研究“青饲玉米―原料蔗”轮作新模式。由于轮作种植严格控制种植间距,采用科学的播种方法,机械化种植和收割全覆盖,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增立增收提供了保障。
上龙乡通过长期的运作试验,这两种不同的种植模式在增产增收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更进一步坚定了种植户的信心。今年,上龙乡原料蔗种植面积5.95万亩,增加了4800亩,其中实施玉米+甘蔗间套种的面积4229亩;预计2019―2020榨季入厂原料蔗达25万吨,增长2万吨;全乡原料蔗收入预计增长8.4万元。
上龙乡还精心打造具备“产―供―销”完整链条的产业,通过与龙州县亮剑生态养殖合作社饲料加工厂协商,在上龙乡上龙村建成了青饲料加工厂,专业开展原料蔗尾叶、黑皮果蔗尾叶、甜糯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的收储加工和全株青饲玉米加工销售;并促成了大唐种植基地、海惠种养合作社与亮剑合作社的青饲料加工合作关系,为大唐的青饲玉米回收和海惠的青饲料加工提供了保障。
上龙乡培养了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始终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从服务农民出发,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为农业农村改革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推进了该乡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取得实效。截至目前,亮剑合作社覆盖的农户2324户,其中贫困户606户,全年为农户带来432万元收益。帮助114名返乡农民工共同创业,资助了9名留守儿童。大唐种植基地、海惠种养基地每逢青饲玉米、黄豆、原料蔗种植或收获时节,向农户提供大量务工机会,全年劳务需求量达1000―1800人次,每季度人工费用支出约12―25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周政光“你们发现了鸟窝要保护起来,到时候带我过来看,可以给你们带路费,这里生态好、鸟类多,以后还会有其他城里人来...
龙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