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9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入住2221户7292人 三大扶持让搬迁户“站稳脚跟”

广西日报 2018-12-27 08:12 大字

本报龙州讯(记者/莫迪实习生/梁耀文通讯员/许志平)每天凌晨三四时起床,磨豆浆,做包子,蒸包子,卖包子,彭会霞夫妻俩忙得不亦乐乎。

“外来媳妇”彭会霞老家在河南平顶山,嫁与“本地郎”杨显司,2017年搬迁至龙州县水口镇共宜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在水口街上开了个包子店。

“发展才是硬道理。”彭会霞说,等户口迁过来之后,就可以享受“边境0-3公里”的补贴了,这是党和政府送给搬迁贫困户的一个“大红包”。但她不想只守着这个“大红包”,所以开起了店。

近年来,龙州县投资5.2亿元建成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安置住房2221套,搬迁入住2221户729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47户7017人,同步搬迁74户275人,搬迁入住率达100%。

会不会因搬迁而返贫?能不能“站稳脚跟”并发展下去?这些人生地不熟的易地搬迁户备受大家的关注。

彭会霞对她的灌汤包销量信心满满,目前每天可卖出200多个。她说,明年崇左至水口的高速公路开通,到时货车司机增多,意味着大量的潜在客源将会光临她的包子铺。另外,水口口岸升为国际性口岸之后,生意人也会增多。

家住龙州县城南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陈东海是该安置点居委会支书、主任,月薪1800元。目前在老家还种有2亩黑皮果蔗,年收入1.4万元左右,同时入厂蔗种植年收入也有8000元。居委会实行轮班制,陈东海一有空就回老家帮忙,虽说累些,但看着生活越来越红火,他乐在心头。

陈东海说,当地政府为搬迁户提供了许多就业渠道和平台,提供了保安保洁员等岗位,发放务工补贴、鼓励开小店等,只要勤快日子就能过得好。

据介绍,目前城南搬迁安置点入住551户,入住率100%。开始时有住户担心没活干会饿死,后来见政府帮扶力度大、办法多了就吃了“定心丸”。

为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龙州县新创“三大模式”进行后续扶持。

易地搬迁+边贸扶贫+扶贫产业园+驻边守疆。目前,搬迁到水口共宜新村安置点、科甲新村安置点、布局安置点的3个边境安置点的900户中已有608户安排就业。未安排的282户中已落实扶贫产业园入园企业江南、民之天、桂企等食品加工厂提供固定岗位80个,临时岗位需1000人。落实边民补助政策,对搬迁到3个边境安置点的搬迁户发放边民互市证,落实0-3公里范围内边民补助每人每月167元,引导依托口岸和边贸互市点,通过参与互市贸易及边贸运输、装卸、货物进出代理等边贸服务增加收入。据统计,搬迁户通过边贸扶贫,人均每月可增加收入1600多元。这一做法得到国务院脱贫攻坚督查组的肯定。

易地搬迁+粤桂扶贫协作。通过举办粤桂扶贫协作龙州县-鹤山市“春风行动”暨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等大型招聘会,积极动员易地搬迁群众参加,共有24家本地企业、20家广东企业提供区内外就业岗位5138个,现场签订就业意向380人,其中城南、城北安置点搬迁户189人。通过重点建设龙州县-鹤山市扶贫车间5个,引进企业2家,帮助155户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易地搬迁+生态乡村旅游。该县紧密结合安置点不同区位优势,发挥旅游扶贫作用,精心打造精品农家乐旅游品牌、跨国旅游品牌等。上金乡卷逢村白雪屯依托毗邻左江花山岩画的区位优势,通过整村搬迁,招商引进旅游公司开发建设传统古村落民宿区,让村民以民房作为资产参股分红。据统计,该县各集镇中心安置点、中心村安置点等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岗位299户,有效帮助村民增收。

新闻推荐

抢救危急病人 要与时间赛跑

“抢救危急病人,要与时间赛跑,赢得时间和速度,病人的生命就多一分安全与保障。”近日,《左江日报》第七届小记者团、龙州县新...

龙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龙州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