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农家乐是一条致富路”

左江日报 2018-12-15 17:31 大字

□许志平

在夏天的双休日,如果你到龙州县下冻镇峡岗村那宋农家乐,你会被一拨接一拨的游客所感染。如今,游泳池、民宿、烧烤棚、步道等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那宋农家乐,已经成为了当地不少游人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以前发动村民发展农家乐旅游的时候,可不敢想象能有现在这红火的样子。”峡岗村村委干部、龙州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黄耀旋坦言,“那时候挨家挨户去宣传动员入股办农家乐,但收到的是不少风凉话。”

黄耀旋透露,一些村民不理解,以为是他在“捞政治资本”,不是真心为大家着想。投钱搞农家乐,万一搞不成了怎么办?到时候他拍屁股走人谁来负责任?一些村民顾虑重重,反对搞农家乐的声音很多。

黄耀旋也纠结,搞还是不搞?搞,肯定得自己挑头才行。“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要干,肯定会吃到很多“闭门羹”,还得忍受住许多风凉话;不搞,省事,不过浪费了村头那眼无比清凉甘甜的泉水了,还有那山那田那优美的环境。他心想,自己是一名党员,又是村委干部,是一名人大代表,又是那宋屯人,这样眼巴巴看着村民富不起来发展不下去,心里着实过意不去,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黄耀旋曾经外出打过工,也曾到过许多风景点和农家乐去观光旅游。他发现一些景点的景色,有的还是人工造景不是“原生态”,但就是游人不断,发展趋势很好。相比之下,那宋屯的自然景色比许多地方的景观资源要好得多,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守着好景点过穷日子呢?

经过多次论证黄耀旋最后下定决心,发动群众,搞农家乐。

“人大代表的职责之一就是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黄耀旋表示,“不过到底怎么搞,说实在话,当时还真没底。”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许多筷子合在一起就不容易折断。黄耀旋明白这个道理,发展农家乐在那宋屯实属“第一次吃螃蟹”,没有人挑头不行,但一个人单干也不行,众人拾柴火焰高。从2014年开始,黄耀旋多次组织村民商讨建设农家旅游事宜,并组织村民代表到外地考察学习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2015年2月,在黄耀旋牵头下,通过村民入股方式,建起一家集休闲、游泳、餐饮为一体的那宋农家乐。2015年10月那宋农家乐顺利开业。那宋农家乐初期投资约60万元,占地面积约20亩,配套有游泳池、烧烤餐饮区、垂钓区,开业以来颇受游客喜爱。目前,那宋农家乐共有55户村民入股,已带动全屯19户贫困户参与。2015年底入股村民每户享受分红5500元。那宋农家乐自2016年4月底正式营业以来,平均每天营业额达7000元。

板录屯与那宋屯毗邻,在板录人看来,那宋人只有“一条水”和“一亩三分地”,别的东西没有了。而在黄耀旋要带头搞农家乐时,板录人认为是“天方夜谭”,大家都等着看笑话。如今看到那宋人分红了,享受劳动成果了,看法和观念也随之改变。“原来苹果横着切里面也有‘星星’”。陈梅春是板录屯村民,她就借着那宋农家乐红火的“东风”,适时养起了

许多土鸡、土鸭,还有鸽子。不少到那宋农家乐游玩的客人经常打电话给她联系要土鸡、土鸭和鸽子。不少板录人还瞧准农家乐消费者的需求,种起了甜玉米、糯玉米、面包木茹、花心红薯等“绿色环保土特产”。有的村民将这些事说给黄耀旋听,说是“肥水流到了外人田”,他听罢哈哈大笑,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现在那宋农家乐正在规划建设采摘区和民宿区。采摘区占地3亩,已经种植了大青枣、百香果等,并在农家乐旁的岜山修建一条3公里的绿道,以便于游客游览。在民宿项目的开发上,村民深入挖掘当地特有的生态乡村、河道、风尚民情、农耕文化等特点,为进一步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搞农家乐是一条致富路。”看到自己的努力结出了果,不善言谈的黄耀旋说出了藏在心里很久的话。

新闻推荐

上金乡: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小镇

□本报记者刘华恋青石板铺成的街道,盖着小鱼鳞瓦的两层矮旧楼房,房屋保持着清代时期青灰色马头墙、穿斗式建筑原始旧貌……...

龙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龙州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