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挽澜:“血溅边陲青山在”

广西日报 2018-12-04 07:54 大字

秦达俊何平

易挽澜是马克思主义在宁明最早的传播者。他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用自己的青春热血,践行了改名为“挽澜”的救国之志。

易挽澜原名易恩波。1919年,他在中山大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表达救国救民的决心,改名为易挽澜。1926年3月,易挽澜被中共广西省党组织选派参加广州农民讲习所第6届受训。当时正值国民党和共产党第一次合作,易挽澜受训结束回桂后,被广西国民党农民部委任为镇南道(辖龙州、上金、崇善、左县、宁明、明江、思乐等县)特派员。

易挽澜一到龙州下冻区,便以布局乡棒扬村为据点,经常往返布伦村那道屯和春秀乡降福村一带发动群众,开展革命运动。并由黄怡芬牵头办了一间“平民夜校”,聘请黄广英、马荣英等进步教师为教员。他利用平民夜校这个阵地,自编教材上课,教农友识字。为启发农友对土豪劣绅的斗争觉悟,易挽澜还编写了《农友们携手起来吧》歌词,并与教师共同谱曲,教学生和农友唱。在“平民夜校”的带动下,各村屯组织青年学生通过演讲和演戏等形式,宣传革命道理,唤起贫苦农民的觉悟。易挽澜在棒扬、河渡等7个乡村相继成立农民协会,会员达442人,农民运动在下冻区蓬勃开展起来。

1927年1月20日,根据革命发展的需要,国民党广西农民部批准,在龙州地区成立“镇南道农民运动办事处”,由陈霁任主任,易挽澜任指导员。易挽澜以国民党龙州县党部农民部长的身份安排一批骨干从事农民运动工作。同年3月,易挽澜在下冻区棒扬村召开了全区农民协会代表大会,宣告成立下冻区农民协会;又先后在布局、爱花、岜电、空杰、弄亮等乡村建立农协会,会员发展到2000多人。易挽澜领导农协会,公开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实行二五减租”等口号和主张;在河渡、永寿、降福、西平等村还组织起“农民共耕社”,掀起生产高潮;在桥望、板龟两地开辟农贸市场,组织农民互通有无,抵制奸商、资本家,给投机不法商人以有力的打击。

1927年9月14日,易挽澜等5位农运领导人被反动派杀害于龙州城北门外。易挽澜牺牲时年仅28岁。易挽澜为实现共产主义革命的崇高理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为后来的龙州起义和左江地区的武装斗争奠定了群众基础。他英勇斗争、献身理想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

新闻推荐

龙州培训600名运蔗司机

本报龙州讯“我保证车辆不超速、不超载,不疲劳驾驶、不酒后驾驶、不违法行车。”11月16日,龙州县运蔗司机代表黄斯深在当天...

龙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龙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