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崇左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玉如锋
2014年6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了《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方案》。几年来,崇左市认真贯彻实施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始终把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加快推进崇左市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特色兴区”的基本原则和“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基本要求,通过强化物质装备建设、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强化政策扶持引导,输入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举措,扎实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累计启动创建各级示范区153个,已获得认定的各级示范区共50个,其中自治区级10个、市级8个、县级13个、乡级19个。核心区总面积达26.14万亩,拓展区总面积达39.54万亩,辐射区总面积达91.61万亩,涵盖了糖料蔗、粮食、果蔬、食用菌、茶叶、花卉苗木、剑麻、生猪、肉牛羊、淡水鱼、中药材、林业、桑蚕、休闲农业、森林生态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特色农业品牌优势凸显,初步形成了自治区级示范区龙头引领、市级示范区示范带动、县乡级示范区补充支撑的发展格局。
一、崇左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挖掘优势,编制规划。示范区启动创建以来,崇左市各地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地方优势、地方特色、产业基础、扶贫产业等实际情况科学编制示范区建设规划,市级以上示范区的建设规划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牵头负责,县乡级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由县(市、区)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开展。2015年重点建设糖料蔗、东南亚特色水果、蔬菜、粮食、肉牛羊、生猪、家禽、休闲农业等产业带动性示范区,2016年以后,逐步在茶叶、食用菌、花卉苗木、剑麻、中草药、淡水鱼、桑蚕、富硒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区上实施提升工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示范区产业多样化发展。
(二)整合涉农资金,扶持示范区建设。通过整合农业、财政、扶贫等各类涉农资金,加强对示范区的投入,不断完善示范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改善示范区生产条件。2014年以来,全市各级示范区累计完成投入37.63亿元,完成交通道路建设1085.46公里、水利渠道设施630.39公里、电力线路建设402.18公里,建成冷库20.46万立方米,建成了一批温室大棚、展示厅、观景台、科研场所等配套设施。
(三)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分散型朝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转变,注重引进、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市共引进41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示范区,覆盖了农业生产服务的全产业链,对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如龙州县北部湾食用菌产业(核心)示范区,引进了广西龙州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和广西农村投资集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投入1.36亿元建设600亩食用菌标准工厂化生产基地,建成现代通用冷库155间26000平方米,常温出菇大棚56座19000平方米,养鱼池32个4800平方米,自动化生产车间7800平方米,自动化生产线两条,无菌车间5000平方米,深加工车间8000平方米以及培训室、实验室、展示馆等设施,企业日产菌棒7万棒,目前是全国最大的单体食用菌生产基地,解决了600多名贫困户人口就业问题,带动了全县2500户贫困户脱贫,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四)创新经营模式,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一是发挥示范区作为农村改革的试验区、新农村建设先行区的作用,成功推行了“分股分红不分地”的渠芦合作社模式、“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联合模式、“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公司统一管理+专业合作社+种植示范基地+农户+产品保价回收+自营终端销售”的订单农业模式等,带领农户参与示范区生产和建设,获得了农户的认可和积极合作,实现了示范区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双赢;二是示范区建设与脱贫攻坚、产业富民相结合,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参与示范区的生产经营,构建示范区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企业带动,广大农民以土地租赁入股、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增加了收入的渠道,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据统计,2017年在示范区内发展特色农业的农户有3.01万户(其中贫困户5876户),受益农户年增收4000元以上。
(五)科技引领,打造品牌。一是在示范区内搭建高校院所与经营主体联合开展产学研活动的研发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落地实施。如扶绥县甜蜜之光甘蔗产业(核心)示范区与广西大学等单位共同建设了3100亩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及500亩甘蔗实验大棚,培育出的中蔗1号、6号、7号等高产高糖、高抗黑穗病优良品种(系)进入了区试阶段,产量均超过10吨/亩,黑穗病发生率0.76%以下;二是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及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设备和工艺,推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引进、消化和应用;三是加强示范区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注重品牌塑造,打造了扶绥澳洲坚果、姑辽茶、大新明仕珍珠鸭、香米、天等指天椒、宁明桐棉松、凭祥石龟等一批特色知名品牌。
二、崇左市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资金投入不足。示范区点多面广,建设的项目内容非常多,需要配套的设施又还不够完善,要实现预期目标,需要持续的增加资金投入,而崇左市各级财政能投入示范区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且涉农投融资平台及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少、融资渠道单一,经营主体规模小、实力弱,融资难是困扰示范区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各级涉农资金、扶贫资金等整合投入不够,示范区建设普遍存在投入资金不足的现象。
(二)科技人才匮乏,农技服务相对滞后。一是人才机制不够建全,示范区专业技术人才、高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还较为匮乏,制约了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二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部分示范区只具备简单的生产能力,科技研发和新品种应用能力不足,高新技术、新型装备和高端设施推广乏力;三是农业公共服务体系薄弱,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可追溯体系还不健全,信息化追溯平台还没有搭建起来,动植物防疫,农技服务等方面滞后。
(三)龙头企业进驻少,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目前,全市进驻示范区的龙头企业仅有23家,占已启动创建的示范区总数的15%。参与示范区建设的经营主体多数规模较小、实力不强,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农户参与度不高,部分农业合作组织功能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对农民社员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带领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作用比较有限。
(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足。多数示范区在定位上仍然是以单一的种植或养殖业为主,与二产、三产的融合程度低,农产品主要以生产鲜销为主,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少,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效应还没有形成,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仓储、电子商务等二产三产发展不足。
三、推进崇左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一是立足资源特色,结合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突出休闲、生态、文化等功能,科学布局区、县、乡、村四级示范区(园、点);二是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短板,推动示范区的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更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进驻示范区,培育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创建一批全产业链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三是根据规划内容制定配套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项专项工作方案,确立工作目标,细化具体工作及进度,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监督措施,确实提高发展规划的可操作性。
(二)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大力推进示范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及产地市场、冷链物流、仓储、电商等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示范区建设;三是支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等领办、创办示范区。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搭建经营主体与各类科研机构开展常态化合作的大平台,支持经营主体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展行业技术公关,以高新技术引领和推动示范区更好更快发展;二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管理、能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者;三是办好农业职业教育,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扎实做好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工作;四是大力推广先进种养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
(四)加强监管,依法保障示范区健康发展。一是严格按照《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示范区动态管理。把示范区项目建设、合同履行、财政资金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带动农民增收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对考评结果不达标的示范区,责令限期整改;二是加强示范区环保监管,督促示范区经营者对畜禽粪便、农用地膜、农药等污染物合理利用或回收处理,对污染源要限期整治,切实保护好示范区生态环境;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引导督促示范区经营主体建立健全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大对不安全农产品查处力度,以严格的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电视、报纸、微信等媒体,大力宣传推介示范区创建中的示范典型和经验做法,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动员社会各界关注、支持、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刘华恋)9月11日,在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龙州县在南宁举行口岸经济和文化...
龙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龙州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