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下携手前行的同胞兄弟

左江日报 2018-04-13 10:50 大字

俗语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意思就是说,只要兄弟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在龙州县龙州镇河屯村菊随屯,就有这么一对兄弟,他们通过分工合作,发展种养产业,攻克重重困难,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他们就是李定文、李定斌两兄弟。

今年49岁的哥哥李定文患佝偻病,为肢体二级残疾,与74岁的母亲共同生活,为屯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母亲每人每月能领230元低保,再加上残疾补贴、项目补贴等,生活还算过得去。弟弟李定斌47岁,与妻子及两个儿子共同生活。虽然表面上兄弟俩分了家,但私底下,兄弟俩的心就一直都没分开过。一直以来,他们相互间达成了一条不成文的约定――哥哥身体不好,负责家里比较轻松的工作,比如养鸡、养蜂、帮弟弟接送小孩上学等;弟弟身体强壮,则负责两家30多亩地的甘蔗生产。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2月,李定斌的妻子何春被确诊出白血病,这无疑是给这个刚刚过上好日子的家庭当头一棒,光是每年的医药费就高达30多万元,除去新农合报销和保险公司的二次大病保险,还要自己支付20多万元,李定斌因此而致贫。

生病后的何春身体虚弱,不能过度疲劳,干不了重活,平时只能干一些像洗衣服、扫地、煮饭、看小孩的轻松家务活。因此,在妻子生病后,家里的重活都压在了李定斌一个人的肩上。

据李定斌介绍,家里30多亩的甘蔗地,平时两个人管理都显得有些吃力,自妻子生病后,这些活就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耕种倒是没问题,可砍收时需要赶时间,在找不到人帮忙的情况下,就只能自己一个人干,为了攒钱给爱人治病和送两个儿子上学,他只能苦撑下去。

“为了这个家,再苦再难也要坚持。”李定斌说,他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不能懒更不能被困难吓倒,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希望。因此,他没有向困难低头,也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而是更加勤奋的劳作。

很快,这两个集因残、因学、因病于一身而致贫的特殊家庭,引起了龙州镇党委政府的关注,每逢节假日,相关工作人员都会前来看望慰问,还帮助李定斌的妻子办理了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低保金也从C类调整为A类。此外,还为他们争取到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项目名额,在生态移民搬迁点建起了两栋楼房。

依靠扶贫相关政策的扶持,兄弟俩还养殖蜜蜂6箱,肉鸡400只,加上种植的30多亩甘蔗,在2016―2017年榨季,他们入厂的甘蔗达123吨,是全村215户种植甘蔗的农户中产量最多的一户。

为了帮助弟弟分担一些负担,2017年11月10日,哥哥李定文决定到位于县职教中心内的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坚果加工厂打工,每天能挣40元左右。“虽然收入不高,但我相信只要能坚持下来,一年也能增加一万多元的收入,帮助弟媳支付些医药费。”李定文说。

面对逆境和命运的不公,李定文、李定斌兄弟俩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敢于向命运挑战,他们尽自己的所能,靠自身的努力,拼命挣钱,以便能给李定斌的妻子治病以及供两个孩子上学,赢得了众人的称赞。

“李定文很有上进心,是一个身残志坚、努力奋斗的人。他们兄弟二人通过勤劳的双手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是贫困户特别是身体残疾的贫困户一个活生生的典范。”龙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定文帮扶联系人张剑锋说道。

新闻推荐

“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4月2日上午9时,艳阳高照,陆伟军熟练地从家里提着桶往猪圈走去。21头成猪、两头母猪,他心里清清楚楚知道它们的所在。如果不认真观察,并不容易感觉他是一位失明者。55岁的陆伟军是龙州县上金乡联甲村...

龙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龙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