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浪漫时光

皖江晚报 2018-03-01 14:20 大字

南宋李嵩《观灯图》

明天就是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有一点非常特殊: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年轻女子是不能随意出门抛头露面的,唯有元宵节时能出门娱乐。

因此,在古人眼里,元宵节充满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人们往往把元宵节和青年男女的爱情连接在一起,千百年来,不仅涌现出一大批吟诵爱情的诗篇,在这一天还发生过非常浪漫的故事。

隋炀帝时,正月初一万国使节前来朝拜,滞留到正月十五,隋炀帝举行盛大的元宵晚会,戏台连绵八里之长,处处张灯结彩,歌舞升平,表演者三万余众,奏乐者一万八千多人,通宵达旦,尽情欢乐。隋炀帝携妃嫔宫女,登楼观灯,他还赋诗:“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到了唐朝,国富民强,京城长安已是当时的“国际大都市”,元宵灯节场面自然更加豪华。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浩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朝元宵节不仅放假三天,还取消宵禁的限制,允许人们出门赏灯,称为“放夜”。女子也予以解放,可以上街往来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

当时唐玄宗在长安兴庆宫前举办大型元宵晚会,宫女数百人打扮得花枝招展,边歌边舞,太常寺乐工演奏破阵乐、太平乐、上元乐等乐曲,大象、犀牛也纷纷入场,伴随着音乐鼓点起舞,府县组织的龙灯旱船、马戏斗鸡也来助兴,彻夜灯火辉煌。

宋代的元宵节,比前朝还要繁华热闹,假期也比唐朝延长了两天。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为庆祝元宵节,皇宫前面从年前的冬至日以后,就开始搭建山棚。搭建的山棚正对着宣德楼。从那时起,游人已开始聚集到御街。御街两廊下汇集了表演各种奇特技艺的人,歌舞百戏,乐声喧闹,声闻十余里。

轼曾在杭州度过三个元宵节,对元宵节有很深的感情。熙宁八年,苏轼在密州过元宵节,思念在杭州时的元宵节盛况,写下了《蝶恋花·密州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元宵节成就的美好姻缘

明朝时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张灯十夜,京城内家家户户悬挂五色彩灯,其上绘有翩翩起舞的各色人物,花鸟鱼虫,竞相争艳。“今夕何夕春灯明,燕京女儿踏月行。灯摇珠衫张华屋,月散瑶光满禁城。”明代名臣张居正的《元夕行》描绘了北京城元宵夜姑娘们赏月观灯的盛况。

不仅京城里的青年女子观灯幽会,而且乡村女子也会穿戴一新,描眉点唇,走出家门踏月夜游,在元宵夜浪漫走一回。

唐寅的《元宵》诗曰:“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这首诗描写了乡村的元宵节,灯月映照下的村女更加美丽。元宵佳节,良辰美景,五彩斑斓的花灯,营造了温馨浪漫的气氛,待字闺中的女子得以走出深闺,提供了谈情说爱的机会,古代的青年男女借观灯之机,相约幽会,成就了无数的良缘美眷。传统戏曲《陈三五娘》就是以元宵节为背景,叙述泉州人陈三邂逅黄五娘的浪漫爱情故事。明朝文人阮大铖创作的幽默戏曲《春灯谜》也讲述了韦节度之女影娘与宇文彦在元宵灯会一见钟情定终身的故事。

除了文学戏曲表现的元宵结缘的故事之外,历史上真有浪漫的故事发生在元宵节。南朝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陈贞看上了江南才子徐德言,召为驸马。

不久,南朝陈国被隋文帝杨坚所灭,乐昌公主被虏押往长安。乐昌公主将一面铜镜摔成两半,与夫君各执一半,相约元宵节在长安以卖铜镜寻找对方下落。到长安后,乐昌公主被赐给丞相杨素做妾。

每年正月十五,乐昌公主命贴身的年老女仆拿着自己珍藏的半面铜镜沿街售卖,以求找到另一半,可是连续两年都杳无音信。第三年元宵节终于找到了另一半铜镜。后来,杨素得知实情后,动了恻隐之心,把徐德言请到相府里让二人相见。最终把乐昌公主送还给徐德言,并赠资让他们回归故里养老。

相传,北宋宰相王安石也因元宵节成就了一桩美好姻缘。宋仁宗庆历二年,王安石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一地,正遇上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征联招亲。上联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将此联牢记心中。到了京城后,主考官出的联竟然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高中进士。

放榜后王安石回乡又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作对,竟被招为乘龙快婿。一副元宵对联,竟使王安石双喜临门,真乃人生快事。

元宵节轶事,诗词抒发爱慕之情

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同样脍炙人口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也是出自欧阳修之手。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景。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在古代,元宵节的到来,便意味着“放偷节”的到来,偷盗在元宵前后几天可成为名正言顺之事。放偷节起源于辽金时期。

放偷节里,人们都偷些什么呢?各地“偷青”的不少。“偷青”即窃取他人蔬园里少许的青菜。但也有偷青菜不止偷少许,而是偷菜偷空人家菜园的。一遇元宵佳节,“不论男女老少,不待更深,饭后即出,到处汹汹,势同掠夺,各园主稍为疏防,即被一扫而空。”这说的是光绪十二年,原驻防于柳州的广西提督率同家属进驻广西龙州县,随同的家属将“偷青”之风引进该地,演变到后来,就变成了此种现状。

除了偷菜,人们也还偷别的东西,比如偷灯。送灯或偷灯以祝愿生子的习俗很早就有。《岁时广记》引《本草》称,宋时人认为正月十五日的灯盏可以使人生子,若夫妇共同去别人家偷来,放置床下,当月可怀孕。还有民谣唱:“偷了刘家的灯,当年吃了当年生,有了女孩叫灯哥,有了男孩叫灯成。”在旧时元宵节的晚上,家家户户门前都燃一些用豆面捏成的或用水萝卜刻成的灯。有女子婚后三年不育的,元宵节就上街去偷灯吃,一般偷刘姓和戴姓的,“刘”“留”、“戴”“带”,取其谐音,意为“留住孩子”,“带上孩子”。虽是迷信的说法,但也喜庆。

人们为何独在元宵放偷呢?据说“元宵放偷是一种别致的馈赠形式,它是原始共产制的折射。”总之,古人们在元宵不仅玩得不亦乐乎,也是“偷”得不亦乐乎的。

据新华网、《北京晚报》

新闻推荐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赴龙州送温暖

本报龙州讯(记者/王建伟通讯员/古晓峰)2月1日和5日,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干部职工分两批先后深入定点帮扶的龙州县下冻镇扶伦村、洞埠村和彬桥乡安民村,开展新春走基层帮扶慰问活动,给...

龙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龙州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