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访“乡村夜话”

四川农村日报 2021-09-08 00:58 大字

□新华社记者 刘伟 汪奇文

农冠斌 陈一帆

9月的夜晚,壮乡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山圩镇昆仑村渠楠屯。办公楼前的操场上,灯火通明,忙完一天农活的村民茶余饭饱后,如约相聚在这里。

今年以来,扶绥县大力推行“乡村夜话”活动,组织工作队每周至少一晚到村屯、企业、项目园区,与大家拉家常、讲政策、解民忧、谋发展。

虽然没有“标配”的主席台和整齐划一的听众席,但群众经常聚集的球场、小卖部和大榕树下,都是“乡村夜话”的“天然舞台”。

这是山圩镇工作组第3次来到渠楠屯开展“乡村夜话”。渠楠屯屯长张开荣说:“这个活动好!前两次来,镇里帮我们解决了旱季缺水的问题。”

大家围坐在操场上,山圩镇镇长梁金宁先发话:“大家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做什么,都可以说说。能当场解决的就马上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我们会列成清单,对接相关部门研究解决。”

一开始,村民们还有些拘谨。村民张心光先打头炮:“村里电压不够,用电高峰期经常跳闸,操场的路灯有时不亮。”

梁金宁马上回应:“这个问题对大家生活影响确实比较大,我们会联系供电公司尽快来改造电网。”

坐在外围的村民周会梅接着反映:“村里的光缆总是掉下来,有时会压到我们的果树。”谈到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不少村民也跟着附和。

梁金宁细问几句后说:“我们先根据大家反映的情况查看是哪一段线路有问题,然后再做整改方案。还有其他要反映的问题吗?”

村民张强站起来说:“现在修了新水池,但水质为什么还是有些黄?你看。”说着,他打开手机里的照片给工作组看。

梁金宁解释:“是因为现在用的还是旧水池和旧水管,新水池完工之后,会同步配套铺设新水管,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大家别担心。”

听到问题有望解决,村民们都很开心,气氛也渐渐活跃起来。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有村民提出,希望村里能重修巷道、安装新路灯。梁金宁和大家有商有量,一起寻找解决办法。“大家对巷道有什么要求?平时会不会有重车经过?”“路灯要根据人口密度来安装,我们得实地查看哪些地方还需要安装新路灯,尽量安排给大家”……

不知不觉中,渠楠屯的“乡村夜话”渐渐接近尾声。梁金宁说:“你们的提议都非常好。到具体落实时,需要大家帮忙的,希望能多多支持。”张强第一个表示支持:“必须的!只要是对大家有利的事情,我们都支持!”

在山圩镇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负责人姚文的带领下,村民们一起唱起采茶剧的唱段。姚文说:“开展‘乡村夜话’时,用山歌、采茶剧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宣讲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群众都爱听。”

张开荣说,以前群众想反映问题,需要层层申报,时间比较长。“乡村夜话”搭建起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新桥梁,群众的疑惑得到一一解答,急需解决的问题得到及时回应。

夜色渐深,“乡村夜话”工作组冒着小雨来到镇上的广西智隆木业有限公司。会议室里,公司人事主管凌少枝首先提出,公司目前面临用工难的问题,技术岗位缺人,零工又不稳定。

“这是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公司所在的扶绥县木业家居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汪剑强回应说,“镇里成立了‘零工超市’,我们可以帮忙协调人工。如果还有困难,我们再进一步商讨。”

对于员工们提出的园区缺少公共交通、缺乏娱乐设施、日用品供应不上、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工作组都一一给予答复。

为确保群众的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扶绥县专门成立了“夜话办”,负责收集整理每次开展活动征集到的问题,并及时交办、督办、反馈。

扶绥县委组织部部长罗国谣说,“乡村夜话”打通了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最后一米”,是化解民生难点、促进乡村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大载体,是推动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

目前,扶绥县通过“乡村夜话”活动,收集整理出来的民意有1600多条,建立问题台账 600 多个,已解决 500余个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据新华社南宁9月4日电)

新闻推荐

扶绥推行服务专员制度 “一站式服务”让企业顺心

本报记者陈明桂通讯员农超武韦雪花“从项目签约落地到竣工投产,我们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招工、办证等方面遇...

扶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扶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