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菜丰收,农民增收
□卢文斐梁秀丽
近日,在扶绥县东门镇,冬日暖阳晴空碧。笔者走进扶绥县东门镇郝佐村那浪屯,一幅美丽壮观的冬日图景展现在人们眼前:小河溪流边上,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在忙忙碌碌采收、晾晒、腌制头菜……一看便知,当地的头菜喜获丰收。
在郝佐村那浪屯村民农有才家的菜地里,农有才和妻子、父母正在采收头菜。“你看,这棵起码有六、七斤重!”农有才介绍说,头菜种植喜冷怕热,天气越冷长势越好。因此每年农历8月中下旬村民才开始种植头菜,生长两个多月便可采收。头菜种植的田间管理没有其它作物那样繁杂,可以说得上是“一劳永逸”活儿――仅在犁耙起垄时放些肥料,此后一直到采收,主要的工作就剩滴灌这个环节,因此有群众调侃称之为“懒人菜”。尽管后期管理主要是滴灌,但技术也有一定的讲究。“如果种下去后再施肥,作物就容易被烧伤烂根。适度滴灌才能保证作物生长需要,土壤太湿了,也容易烂根烂心。”农有才说。
好头菜还要经过腌制才能上市销售。在那浪屯田间地头,笔者随处可见直径一米多深两米多的大坑。每个坑里都用干净的塑料薄膜围成一个大的袋子。“这些都是腌制酸菜用的。”在村民黄美莲的地头,她向笔者演示了腌制酸菜的整个流程。她介绍说,头菜采收后,先削掉根须、除掉根部枯黄的叶子,然后就在地里晾晒一天左右,让其自然风干去掉少许水分。待整棵头菜蔫萎后就用刀一棵一棵剖成片状,一般每棵头菜切成五、六片,每片厚度一厘米左右。切头菜时,须一刀切到底,不能停顿,否则头菜上留有刀口影响美观。完成上述工序后,就开始放入深坑内一圈一圈码放整齐,每放一圈都撒上一层食盐,再压实。码放――撒盐――压实,如此反复直至把整个大坑填满。最后一步是封口,在绑好塑料袋口子后,再用事先准备好的沙袋压实,再在上边盖土压重石。从封口之日起,腌制约50天左右就可以开坛销售。
“用这种传统工艺腌制出来的头菜色泽金黄、香味独特、酸脆爽口。每年开坛的时候,周边市县和乡镇到村里收购头菜的老板络绎不绝。那个时候,头菜香满整条村。”黄美莲引以为豪。去年她家仅头菜销售收入近4万元。村民凌铁画去年种植头菜3亩多,收入3万余元。在那浪屯,种植头菜一项年入过万的农户比比皆是。
“按照去年的价格,每个坑的头菜价值一万元。如果是零售,价格还会翻倍!”郝佐村党支部副书记凌铁运告诉笔者。他还给笔者算了一笔明白账:“收完头菜种西瓜,收完西瓜再种玉米,收完玉米再种头菜。一亩地一年下来可以轮种三种作物,三项收入叠加在一起,每亩地每年可给农民带来的收入近两万元,是名副其实的‘万元田’。”
据村民介绍,那浪屯自然水源丰富,沿河沿溪的土地以沙质土壤居多,长年湿润,比较适合头菜种植,因此他们村种植头菜的历史悠久、名声在外。“我记得小时候就开始跟着家里人种头菜,长大后就帮家里人用自行车拉到周边集镇去卖,到现在老了都还在种。”村民农乃积现年74岁,他一边收头菜一边介绍说。得益于2017年村里的土地整合,“小块变大块”后,种植头菜的村民越来越多,也为村里的贫困户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凌铁运说,去年10月,村里的贫困户农乃志种植头菜1.5亩,长势良好,他家今年此项收入过万不成问题。如今,仅有百余人口的那浪屯头菜种植面积超过200亩,今年仅头菜销售预计超200万元。
题图为村民在地头给新鲜头菜切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莫迪乡村田园风情和壮乡风情融合,江州区新和镇卜花民宿再现诗词中描绘的“归园田居”。宁明·东盟风情康养谷民宿...
扶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扶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