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全面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正当时

左江日报 2019-07-06 11:12 大字

□本报记者蒋欣攸覃柳鲜

"甘蔗生产机械化已进入新的阶段,已经具备全面发展、加快发展条件。"6月21日,在2019年广西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李如平说。

从零散到成规模,从小打小闹到生产专业化,在崇左各地,甘蔗种植方式正发生改变,机械化生产正逐渐取代人工劳作成为崇左甘蔗生产的主流方式。

自2014年实施"双高"基地建设以来,崇左市"双高"基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加快"双高"基地建设步伐已是蔗农和制糖企业的共同愿景。

全面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基础条件日趋成熟

糖业是崇左的支柱产业。

2018/2019年榨季,崇左市辖区内制糖企业开机生产15家,总榨蔗量1858.10万吨,占全区5360万吨的34.7%,比上个榨季多99.72万吨,增幅5.67%,创近5年新高。混合产糖217.70万,比上榨季多12.09万吨,增幅5.88%。

崇左市入厂原料蔗及产糖量已连续17个榨季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过去,糖料蔗收获主要依靠人工完成,机收水平低,糖料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2014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双高"基地建设,提出到2020年建成50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超8吨、蔗糖份超14%的"双高"基地,实现"吨糖田"的目标,广西启动"双高"基地建设试点。其中,崇左市"双高"基地建设任务总面积为201万亩。

5年来,崇左市"双高"基地建设形势大好。

2014年至2018年,崇左市已累计落实"双高"基地面积193.38万亩,占序时任务191万亩的101.24%,占总任务96.21%,其中2018年实施面积65.18万亩,占64万亩任务的101.84%。

崇左已是广西"双高"基地面积最多的地级市。

前期的建设,奠定了糖料蔗生产机械化的基础。崇左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信息化技术与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相结合,实现"耕种管收"各生产环节的精细化管理。蔗农自购机械投入甘蔗生产,各类专业农机合作组织不断涌现。

扶绥县渠黎镇雷达合作联社是崇左市较早成立的农机合作组织之一。雷达合作联社采用"制糖企业+农机设备生产商+农机合作社"的运营模式,组建专业的管、种、收团队,实现了甘蔗规范化、标准化种植。

大片甘蔗地里,没有管护工人,只见农机手操作着施肥机、喷雾机、大型无人机,承担了甘蔗地里施肥、喷药、除草等工作,一个人可以管理2000亩甘蔗地,每年节约的成本等于一年的利润……雷达合作联社里的甘蔗生产场景在扶绥已屡见不鲜。

以扶绥县为试点,崇左市不断加大甘蔗生产机械化的投入。

去年,全市新购置甘蔗联合收获机124台,其中,仅扶绥县就购入了105台。

2018/2019年榨季,全市投入甘蔗联合收获机313台,机收甘蔗27.63万吨,比上榨季机收甘蔗量增长41.3%。全市有72个农机服务组织参加甘蔗机收社会化服务工作,比上榨季增长132%,投入甘蔗联合收获机313台、机收甘蔗5.92万亩,比上榨季分别增长104.6%、26.8%。

眼下,"双高"基地即将建成,"双高"基地建设期待新的规划。去年9月,广西加快推进糖料蔗生产机械化发展实施方案,方案中指出,争取用三个榨季时间,确保全区500万亩"双高"基地糖料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

目前,崇左市"双高"基地甘蔗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5%,距离实现85%的目标近矣。

蔗农期盼:加快甘蔗生产机械化步伐

"'双高'基地建设已进入转折阶段,需要推进机械化生产突破瓶颈。"中粮江州糖业原料部经理助理陆光艺肯定了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在行业中的重要性。

今年,中粮集团陆续购入联合整地机、培土机、种植机等国外先进设备20多台,与当地有资质的农机合作社合作,针对不同的地块采用不同的机械化生产模式,提出前三年不收取蔗农租金费用。

不久前,中粮集团又与中联重工集团进行洽谈,合作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另一制糖龙头企业也正加大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投入。

据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扶南东亚”)增产部经理廖李权介绍,扶南东亚已有4万亩甘蔗种植基地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继引进澳大利亚“现代农场”模式后,东亚集团又引进中小型收割机,满足散户、小地块的机械化生产需求。

去年开始,扶南东亚种植基地收割机收获量大幅增长。今年,扶南东亚预付了19台收割机,与当地合作社合作,2018/2019年榨季,收割机收获量达14.2万吨。同时,扶南东亚还专门开设收割机榨线,日榨1.2万吨。

企业的动向预示着行业的走向,企业的服务带动蔗农种植积极性高涨。

扶绥县渠黎镇渠黎社区甘蔗种植大户胡书安是最早享受机械化收割服务的种植大户之一。十几年来,甘蔗砍收人工成本逐年攀升,从最初的25元/吨上涨至120元/吨。每年春节过后,甘蔗砍收人工成本更是不断上涨。

两年前,胡书安开始聘请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服务,每吨作业的费用由糖企代扣85元,运费由糖厂补贴,算下来每吨机收成本比人工砍收节省了几十元。

“今年淘汰了一批桂糖42号,新种下一批桂柳05136。”尝到甜头的胡书安种蔗积极性高涨,糖企推出新的品种他毫不犹豫抢先种,合作社推出的农机服务他抢着申请。

2013年,江州区濑湍镇种植大户黄景逢自主购入耕地机,使用耕地机一天可以耕地15亩,比人工耕地多4亩。2016年,黄景逢又自主购入种植机实现机种。机械化生产不仅节约了黄景逢的时间,还解决了用工难问题。

“实现生产机械化,我们可以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学习甘蔗种植技术。”黄景逢认识到甘蔗生产机械化带来的便利。但是,黄景逢家中的60亩甘蔗地多是分散的小地块,机械化生产只能运用于10%的地块,眼见着自己和妻子年纪渐长,家中劳动力缺失,早日完成土地整合,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解放劳动力是他的心愿。

专家呼吁:提升地力是基础

在6月21日举行的2019年广西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上,来自区内外的学科院士、专家分析了崇左发展甘蔗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崇左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广西糖料蔗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思路。

“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步入了快车道,全面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时机成熟,甘蔗生产机械化进入全面推进和集中攻坚的阶段。”会上,李如平发出号召,崇左作为甘蔗主产区要总结经验,乘势而上,各县(市、区)要在甘蔗机械化耕种管理中注重规划,优化设计,抓好政策的落实,详尽措施,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农机生产企业要恪守生产质量、用户至上的原则,生产高质量、性能优、群众喜爱的甘蔗收获机,在服务中推进产品,宣传企业,打造品牌。制糖企业要发挥甘蔗生产机械化主力军作用,主动推进机械化,在技改、运输、入榨和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帮助。农机合作社要做好市场调查,主动联系业务,整合社会资源,开展规模化作业服务,产生规模化效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道出了崇左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

“崇左甘蔗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种植甘蔗及蔗糖加工具有天然优势。但是,作为传统产业,崇左糖业面临着新阶段。”尹伟伦站在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看问题,认为崇左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土壤地力问题。几十年来,甘蔗种植依靠化肥和农药提升了产量,短时间内解决了植物对营养的需求,却忽略了有机物质的供给,破坏了土壤的胶体和粘层结构。土壤沙化和酸化使有机质流失,地力失衡,因此,要抓好“第一种植车间”核心生产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有机质保持土壤营养的缓慢释放。

“如果不解决盲目施肥、管理粗放的问题,着重提升地力,‘四化’建设的效果将无法充分体现。”尹伟伦建议紧紧抓住智能化精准施肥技术推广为突破口,转变甘蔗增产增糖生产方式,促进蔗地地力可持续发展,是糖业“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

“‘双高’基地建设极大改善了甘蔗种植条件,机械化生产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近年来农业化学肥料使用过量已成为普遍现象,需要通过综合性措施改变现状。”广西甘蔗学会理事长、原广西农科院院长李杨瑞提出了“以蔗养蔗”。

经过多年的实验,李杨瑞和学者们发现,广西蔗农所用氮、磷、钾肥已经超出甘蔗所需量的70%,大部分物质无法吸收,污染了环境。甘蔗浑身是宝,甘蔗成分大部分是有机质,生产蔗糖剩下来的废液可以利用来改良土壤,滤泥、蔗梢、蔗叶可以返回蔗地,以蔗养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酸化问题,这样不仅提高甘蔗产量,含糖量也大大提高。

崇左也已经作出了尝试,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甘蔗研究与发展中心配备了土壤实验室,对蔗区土壤PH值、氮磷钾进行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为蔗区配置配方肥改良土壤。

崇左甘蔗生产技术走在全区前列,生产技术、管理模式不断创新,集中攻坚甘蔗生产机械化势在必行。

新闻推荐

黄卫革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

本报扶绥讯(记者张秋婷)7月1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黄卫革深入扶绥县东罗镇都充村开展“七一”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

扶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扶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