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何群众都服他 ——扶绥县渠黎镇渠新村党支书覃荣校小记

广西日报 2017-08-24 08:09 大字

本报记者 莫 迪

“决不让老百姓在背后戳脊梁骨!”他不仅身体力行,还带出了一个清清白白的村“两委”班子,班子无一人违纪违法,全村连续21年无党员违纪。

8月11日,被评为县“勤廉榜样”的覃荣校再度连任村党支书,这位扶绥县渠黎镇渠新村“领头雁”继续高飞。

“这250万元花得让人放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覃荣校跑运输“发家”,成为村里屈指可数的“万元户”。

没当村干前,他经常听到村民议论村干做事不公,有好处总先想着自己或亲友。听着群众的议论,他暗下决心:如果我当村干,决不让老百姓在背后戳脊梁骨。这一信念,他坚持了29年。

1988年以前,渠新村没有集体收入,还欠下几万元的债。

1988年8月,覃荣校被选为村干部后,扶绥县首创整合各经联社经营的集体山坡、山林、鱼塘归村集体所有,重新发包,由村负责管理,租金归村集体所有。后来加上出租闲置房屋、鱼塘等每年增收30多万元,村集体资产慢慢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万元。

村里有了钱,考验也来了。

覃荣校提议建立公开的“五种人”财务监督制度。即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村民小组组长代表、村委成员代表、党支部代表组成理财小组和清账小组,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清账、公布,对村务、事务进行监督。这个制度一直坚持到现在。

前几年,南友高速公路征地,渠新村获得了250万元补偿金。如何用好这笔钱,覃荣校主导村“两委”通过召开村民议事会并广泛征求民意,决定将资金用于村道硬化、绿化及建设文化娱乐中心等公共事业。80多岁的李翠花说:“没有想到,覃支书他们会亲自到我家,问我这250万元怎么用,还做笔记,这钱花得让人放心!”每一项支出,哪怕是几元的车费,都清楚地列入帐单中,定期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没有一个村民对资金的去向提出质询。

“收了你的钱,我就臭一辈子!”

“民主评议,不偏不倚,这么多年我们村从来没有因为利益分配不公、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而闹事。”渠新村党支部副书记吴文权说。这是覃荣校管理渠新村的第二个法宝——实行“享受惠农政策(资金)资格阳光评议制度”。

自覃荣校上任后,“五种人”财务监督制度始终贯穿于各个制度中。1000元以下的村集体开支要经过村“两委”干部讨论决定,3000元以上的村集体开支要“五种人”开会同意,渠新村的“五种人”财务监督制度还适用于危房改造补助申请、低保申请、鱼塘承包征地、项目建设、土地补偿等村务。

2012年,村里有个不符合申请危旧房改造补助条件的村民,他是覃荣校的亲戚。他找到覃荣校拿出2000元,让他出面帮疏通关系。“你名气大,大家都听你的,你帮我报上去,没有人会反对。”亲戚信心满满地说。“你拿2000元送我,证明你不贫困。2000元我花不了一辈子,但收了你的钱我的名声就臭一辈子。”覃荣校坚定地回绝了这个亲戚。

近年来,一些隔壁村的村干部因挪用、侵占集体资金、贪污等,受到党纪处分。覃荣校带领村“两委”班子增强自身廉政建设的自觉性,不断提升拒腐防变的能力。

“承包承建村集体项目的,没有一个是他亲戚。”“申请危旧房改造补助等惠农资金,他没有照顾一个亲戚朋友。”“集体开支,没有一笔糊涂账。”……“我就服他!”吴文权很敬佩覃荣校,当了他的助手17年。

“有困难,找支书!”

上任之初,覃荣校遇到最大的难题是,由于灌溉得不到解决,村民连续3年交不上公粮,还不了集体债务。为解决水源问题,覃荣校把自家已经准备好几年用来建房子的砖拿来修水渠。水渠建好当年,渠新村1000多亩水田粮食丰收,村民一次性把欠了3年的公粮补上了。

“为困难户解决收入问题、为村里青壮年解决就业问题、为村民邻里解决矛盾……没有哪样支书不操心的。”困难户王德总忘不掉覃荣校忙碌的背影。

吴阿婆家有八分地被工业园区征用,家中只有一个身有残疾的孙子,而房子已出现裂缝许久。她算来算去,两万多元的危房改造补贴还要加上3万多元的补偿款才够修房子,急忙来找覃荣校。二话不说,覃荣校亲自跑相关部门,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吴阿婆申请到了补助。

“找支书去!”危房补助、邻里矛盾、孤老生病……在村民眼中,有支书在,问题都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覃荣校把大部分时间贡献给了渠新村这个“大家”,而留给自家的时间少之又少。“你天天来犁地,你爱人呢?”妻子吴伶月在田地里干活时,总有邻居好奇地询问。邻居哪里知道,覃荣校早已被电话叫走了。在覃荣校的心中,家已不仅仅是自家的那个小院落。

29年间,该村村党支部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覃荣校本人被评为扶绥县优秀十佳村支书、崇左市优秀共产党员。

新闻推荐

卢世志:种养齐步走脱贫路更宽

卢世志,扶绥县中东镇百域村弄空屯人,2016年之前因患有慢性病,无法从事重力劳动,一家四口人,主要靠种蔗为生,生活较为困难。2016年,扶贫帮扶联系人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帮助他扩大甘蔗种植面积,并鼓励他发展...

扶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扶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