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通村路 带富一个村

广西日报 2020-11-18 06:54 大字

本报记者陈明桂通讯员黄德民

“我们现在生活过得这样好,多亏有了一条通村路,政府真是为人民谋幸福!”今年94岁的赵光海老人回忆说,“过去卖一头猪,请人抬到集市,走路要花3个多钟头,请人的费用就花了不少钱。”

大新县龙门乡苦丁村,坐落在群山环抱中,楼房鳞次栉比,村前村后满是郁郁葱葱,山风中夹着八角、山茶油等果实的芳香。

“我们村耕地面积964亩、林地面积1.321万亩,除了种水稻,更多的是种植苦丁茶、八角、山油茶、松树、酸梅等,经济林木和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苦丁村党支部书记冯玉雄说,由于有了通村公路,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涨。

苦丁村是有名的茶树村,自然条件特别适宜茶树生长,但2016年以前没修通村公路,汽车进不来,“交通不便,农产品卖不出去也卖不起价,日子难以如愿,我们只好外出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村民黄成忠说。

冯玉雄介绍,2015年苦丁村曾是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226人。2016年通村公路修通后,外商到村里收购,村民们的“钱袋子”不断鼓了起来。2018年,全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7100元以上,全村因此实现脱贫摘帽。

路通了,村美了。苦丁村不少在外打工的青壮年纷纷返乡创业。苦丁村下告屯村民黄建强今年45岁,曾长年在外打工,如今他一家种下苦丁茶、八角、山茶油等经济林100多亩,年收入6万元以上。“在家能赚钱,又可照顾家庭,一举两得,还是返乡好!”在苦丁村,像黄建强这样的返乡青年有数十人之多。

据苦丁村第一书记黄福军介绍,目前,该村紧紧牵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立足“短期见效益、增收可持续”目标,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八角、苦丁茶、青梅以及肉姜等特色产业,有效地解决了产业在生产、销售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村民持续增收有渠道、稳定致富有门路,确保脱贫不返贫。“仅八角一项,全村平均年收入达1000万元,户均收入4万元以上。”

据悉,大新苦丁茶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在龙门乡、五山乡、昌明乡等15个乡镇(管理区)146个行政村广泛种植。近年来,大新县把发展产业作为贫困群众增强“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围绕“种、养、贸、游、工”鼓励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新闻推荐

大新“旱改水”项目区水稻喜获丰收

大新讯“旱改水工程让灌溉变得方便多了,今年稻谷又丰收了,套螺养殖也有收成了,稻谷预计一亩能有1200元左右的收入,养螺一年收...

大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