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大山“小康梦”圆
□本报记者庞尉婷见习记者黄宗耀
近日,在江海―大新电摩线束配套产业扶贫车间,46岁的张青瑜正在工位上认真地套着二极管。从大山里搬出来两年多,她感觉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宣传语正在她的际遇中一点点应验。
张青瑜的老家在大新县全茗镇配偶村谷山屯。“以前只能种甘蔗,既辛苦又挣不到钱,家里常常入不敷出,面朝黄土背朝天,连温饱都愁,不敢想日子这样过下去,还能有什么盼头。”说起以前的日子,张青瑜很感慨。
那时候,张青瑜觉得,搬出大山,住进新房,是遥不可及的梦。
直到2018年,张青瑜一家子搬进了宽敞的楼房――大新和乐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大新和乐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为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难建设的易地扶贫安置民心项目、住房保障工程。项目位于大新县城南新区,占地70亩,总投资约4.8亿元。小区周边配套了文体活动中心、妇幼
保健院、养利学校、城南幼儿园、城南派出所、城南消防中队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呗侬创业园、扶贫车间等就业服务基地,很好地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就医、就学、就业以及文娱需求。
在大新和乐城,和张青瑜一样,还有很多从大山搬出来的脱贫户,圆了楼房梦。和乐城安置点帮扶干部黄东锋告诉记者,2018年,已经搬迁入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966户4791人,入住率100%,因为人口自然增减,当前实际入住人口为4874人。
由于长期务农,群众掌握的其他技能不多,搬迁后的就业问题曾是摆在眼前的难题。群众能稳得住,得益于大新县采取“易地搬迁+扶贫车间”的发展模式落实就业政策。
记者走访看到,搬迁小区周边设立了江海―大新电摩线束配套产业扶贫车间、壮家呗侬彩色糯米扶贫车间、顺意桃城电子加工扶贫车间等近10家扶贫车间,吸纳就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有就业服务站,免费为搬迁户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在安置点内,最先建成投产的江海-大新电摩线束配套产业扶贫车间,先后安排易地搬迁劳动力46人。今年4月刚投产的飞达塑料制品扶贫车间用工31人,其中小区易地搬迁劳动力12人。5月份刚试产的东来新能源就业扶贫车间,投资2285万元建设了9667平方米的标准厂房,设备安装5000万元,目前一期已经安排就业53人,计划满负荷生产后用工200人,可吸纳贫困劳动力100人,实现年产值2亿元以上。
初步统计,仅小区车间、商铺、物业等可综合提供就业创业岗位1000个以上。到2019年底,除了3户无劳动力家庭外,其余有劳动意愿的搬迁家庭都实现了一户有一人就业、创业或从事农业获得产业政策扶持。
"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当前安置点还实行'社区管理+居民自治'的管理方式,建立'结对共建+挂点帮扶'的帮扶机制,尽可能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黄东锋说。
住得放心、过得舒心、生活安心,大新和乐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小康梦",正在一步步走进现实。
新闻推荐
大新讯近日,大新县人民检察院就大新县辖区内部分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区公共厕所存在卫生状况较差、硬件设施不达标、管...
大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