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党旗红 复工复产忙

左江日报 2020-04-07 10:31 大字

□黄春明黄文州

今年以来,大新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采取“三包三联三强化”措施,即领导包片联项目、强化一线服务,干部包村联支部、强化一线引领,党员包屯联户、强化一线固边,在主导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上下功夫,确保全县经济社会有序平稳运行。

县级党员干部:包片联项目,强化一线服务

为把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该县推行县级领导干部包片挂点联系服务重大产业、重大项目机制,县级领导干部“一对一”服务企业,带领县直各职能部门关口前移,现场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和问题。同时,压紧压实企业复工复产主体责任,要求各企业在落实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按照规定流程有序复工复产,努力把被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补回来。

在激活文化旅游产业上,该县在八桂壮王城景区开展领导干部带头旅游消费助推文旅经济全面复苏活动,县长带头进景区体验旅游消费。同时,搭建起电商上线销售平台,推销该县的农副产品、旅游商品等,通过鼓励老百姓走出家门,开展户外旅游活动,推动文旅经济全面复苏。仅当日就完成线上下单3000多笔,累计销售额达10万元。

该县全力抓好春耕生产工作,妥善解决农用物资的储备、调运,及时调整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奖补标准,鼓励贫困户加快发展产业,落实各项奖补政策。通过系列措施,全面推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推动经济平稳运行。截至目前,全县4个列入自治区重大项目和11个列入市级重大项目已全部复工复产,复工率100%,全县完成甘蔗新扩种、翻种面积15.96万亩,新增青梅种植面积3.07万亩,县内所有景区已复工开园。

乡镇党员干部:包村联支部,强化一线引领

连日来,在雷平镇左安村“旱改水”项目建设现场,一支党员先锋队正在项目现场与村民测量土地,清点田间农作物。

雷平镇“旱改水”项目是该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项目之一,涉及左安村、公益村等9个自然屯533户农户、4000多亩耕地,耕地进行提质改造升级,可对农业发展和乡村旅游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为了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该镇实行党员干部包村联系屯级党支部,即由镇党员干部负责1个村,所涉及的村“两委”干部对应联系1-2个屯级党支部,坚持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原则,列出工作清单,对重点难点户进行落实党员跟踪,逐个破解项目推进中的各类瓶颈问题。为了传导压力、提高效率,该镇在村一级成立“党员先锋队”,白天走到田间地头,晚上深入群众家中,听取和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通过召开群众大会、逐户走访等形式,为群众算清经济账,有效消除了群众的思想顾虑。

经过不断地努力,涉及项目3700多亩的用地,仅用10天就基本完成租地工作,有效打开了工作局面。目前,该镇已有7个自然屯集体同意项目实施,为推动下一步项目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保障。

“镇里推进重大项目,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时,作为党员应该站好位,做好政策的宣传和引导者。”念钦屯党员、返乡能人赵太林说道。在此次项目实施过程中,他先后带领几个党员骨干签下租地协议,多次上门耐心劝导亲朋好友,做通思想工作,成为了这个项目的突破口。

基层党员干部:包屯联户,强化一线固边

4月4日,全国举行哀悼活动,深切悼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大新县边境线上14个抵边自然屯党支部自发组织党员群众开展降半旗哀悼活动。

该县高度重视边境一线工作,把抓党建促兴边富民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刘有明书记提出的在抵边自然村(屯)推行“四个一”(一屯一支部、一屯一产业项目、一屯一治理机制和一村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率先在全市完成了“一屯一支部”建设,将致富能人培养成为党员,将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人。

在当前境外疫情输入防控日益严峻形势下,边境村屯的党组织和党员仍然坚持严守一线,通过组建护边巡逻队,在各个屯建立联防联控卡点,对出入卡点的边民测量体温,劝导边民暂时不要到越南"走亲戚",对非本屯边民的人员劝说离开本地,对"外防输入"始终保持警惕、严密防范。

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主心骨作用,探索建立党群理事会专题议事、党员分片包户制度,推进"党建+网格管理"的工作模式,组织村"两委"、党员骨干和村民小组长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包组联户、责任到人,参与到社会治理各项工作中,推动形成了基层党群共建共治的工作格局。

新闻推荐

大新县多举措打响“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品牌

大新讯今年以来,大新县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深挖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多举措全力打响“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品...

大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