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贫困群众增收有保障

广西日报 2018-11-22 07:55 大字

本报大新讯“土层挖多深好?”“施什么肥见效?”……村民踊跃提问,专家细心解答。“多亏了专家手把手教,缺啥补啥,要不然我也不能靠种生姜脱贫。”在大新县龙门乡三合村姜田间,一场关于生姜种植与管理培训课格外热闹。

“我们通过邀请广东省阳春市砂仁种植试验示范场的专家,到桃城镇德立村给400多名种植户进行关于砂仁种植管理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户的种植技术。”大新县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农凤桃说。

大新县从扶志到扶智,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访民情,农家课堂讲技术,田间地头解难题等入手,积极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做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开展政策宣讲活动1000多场,组织各类培训300多期。

唐光山是龙门乡宝山村村民,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去年他通过种植生姜,当年脱贫。今年,他除了种生姜,还种了甘蔗,发展其它养殖产业项目,日子越过越红火。该县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摘掉贫困帽子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我是第一批入股皇鸽养殖的贫困户,今天收到入股分红感到非常高兴。”10月27日,在大新县精准脱贫皇鸽养殖扶贫产业万利皇鸽养殖基地入股分红现场会,桃城镇大岭村蒙屯贫困户梁立强说。

该县紧盯贫困户需求,培育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的发展局面。通过劳务合作、资金入股、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形式,把农民紧紧黏在产业链上。通过产业项目帮扶困难群众,变过去单一“输血”为“造血”,让当地百姓真正脱贫、致富。

当地还根据各村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推进甘蔗双高种植、入股皇鸽养殖项目、特色种养、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让贫困群众增收有保障。(梁桂花)

新闻推荐

扶贫惠民,旅游业成为广西幸福产业

新华社南宁11月14日电(记者/潘强)入境过夜游客人数从1978年的5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512万人次,国际旅游消费从432万美元增长...

大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