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提升满意度 大新县脱贫攻坚走笔

广西日报 2018-09-28 08:45 大字

本报记者周政光通讯员黄德民

深秋的大新风景依旧,不同的是这里的笑容甚往昔。作为今年预脱贫县,大新坚持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提升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广大党员带动力,在产业扶持、宜居乡村建设、住房和医疗保障上打好“组合拳”,贫困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A

党员引领特色产业发展

【新闻现场】9月20日,万利皇鸽养殖扶贫车间里,预脱贫户黄利学忙个不停。“除了上班每月工资2500元,每年还有入股分红。”黄利学说。

这个扶贫车间采取“扶贫车间+寄养分红”的模式,带动桃城镇、昌明乡、五山乡3个乡镇30个村(社区)发展养殖业。每村以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30万元入股,平均每年每村收益3.4万元,平均每年每户收益295.49元。车间还带动散户养殖鸽子15.5万对,安排贫困人口15人就业。

【延伸阅读】近年来,大新县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面推行党员带富工程,推行党员承诺制,围绕“种、养、贸、游、工”,除大力发展甘蔗外,还在牛羊养殖、乡村旅游、养鸽子等特色产业上下功夫,以项目带动养殖业扶贫产业。目前,全县146个村(社区)全部成立了村民合作社,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129个,110个行政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累计建成甘蔗“双高”基地24万亩;打造了宝圩“合作寄养+入股分红”、堪圩香猪“送一返二”等模式,在榄圩打造了万亩酸梅种植基地,建设四大皇鸽养殖基地,计划养鸽16万对;每个乡镇正在打造至少一个50头以上牛羊养殖小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000元以上的行政村有75个,预计到2018年底48个贫困村和6个深度贫困村都能实现3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初步形成。目前,全县80%的村党组织书记参与了致富项目,60%以上的农村党员参与了经营。

B

农村环境“净起来美起来”

【新闻现场】9月19日,雷平镇那岸村启兰屯村头的绿化带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金钱花、吊竹梅等7种野花竞相开放。一排用废旧铁管和旧汽车轮胎做成的多层喷泉花柱正喷出一朵朵水花。“这些花草树木都是村民义务上山挖来的,不花费一分钱。”那岸村驻村工作队员农春干告诉记者。

【延伸阅读】大新县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因地制宜,渐步推进”原则,不搞花里胡哨,只求朴实无华。在全面开展“千屯五化·助力脱贫”活动中,该县落实资金40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兜底保洁员工资等形式,对全县所有村屯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人居环境项目进行奖补,其中70户以下的屯奖补2万元,71-120户的屯奖补3万元,120户以上的屯奖补4万元,覆盖全县所有1356个自然屯,让农村人居环境“亮起来、净起来、美起来”,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目前已涌现出榄圩乡上吉村整村推进、宝圩乡房屋“表里如一”等先进典型,巩固了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成果。

该县还统筹安排资金400万元,在全县146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文化、医疗、科技三下乡”活动,使农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品德端正、家庭和睦、孝敬老人、邻里互助、崇尚科学、健康娱乐的农村新风尚逐步形成。

C

贫困户住房医疗有保障

【新闻现场】“我们能住这么好的房子,全靠党和政府。”9月19日,在堪圩乡芦山村逐钦屯,该村预脱贫户农伟勤说。

农伟勤今年62岁,与弟弟一样未婚,多年来,兄弟俩相依为命,靠低保过日子。在政府的帮扶下,今年8月,兄弟俩终于告别了居住50多年的危房,住上安全舒适的平顶房。

【延伸阅读】近年来,大新县为让贫困群众有个安全温暖的家,在县城城南区建立星光和乐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目前已安置解决了946户4692名搬迁户的就医、就学、就业需求。针对危房改造短板,该县出台相关政策,财政筹措1600万元,给予2017年、2018年建档立卡危改户增加最高3万元的补助,并给予非4类人员实施危房改造补助,其中修缮加固户每户1.25万元,拆旧重建户每户1.85万元补助。截至目前,全县实施危房改造开工685户,其中贫困户579户;竣工493户,其中贫困户408户。同时,该县还通过送医下乡活动和健康扶贫“一站式”即时结算,方便贫困群众就医,确保扶贫对象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切实提升贫困群众满意度。

新闻推荐

硕龙镇要求新入职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

大新讯近日,大新县硕龙镇纪委组织2018年度录用公务员进行集体廉政谈话,要求他们在新岗位上扣好“第一粒扣子”。据了解,硕龙...

大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