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茗镇“扶贫车间”建到家门口
本报大新讯时值盛夏,大新县全茗镇顿周村“扶贫车间”一片忙碌景象,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加工组装手机耳机。这个由顿周村村民黄平生创办的“扶贫车间”,主要加工手机配套的耳机、数据线等电子产品。
黄平生是顿周村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靠外出打工已脱贫。今年初,在全茗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用申请到的政府扶贫返乡创业贴息贷款和自己打工多年的积蓄,购买了加工手机耳机生产线的设备,在顿周村开办“扶贫车间”,并与广东老板签订购销订单,解决产品销路问题。
黄平生的“扶贫车间”开办在村里,劳动强度不大,技术含量不高,村民经过培训很快就能上手,加上“扶贫车间”的弹性工作制让许多需要照顾家庭而不愿到外地打工的村民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员工早上有时间就来上班,下午家里农活忙不开时可以回去做农活。目前该“扶贫车间”有员工12名,每人月均收入1800元。
去年以来,全茗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把“扶贫车间”建在村头,让更多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持续增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目前,全镇已建成“扶贫车间”6个,带动6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覃志婉农仰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周政光在边陲大新县,有这么一位缉毒女将,她个子不高,却骁勇善战,一有案件总是冲锋在前。她将20多年的美好时光献给了...
大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