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冯庆杨:大山深处养蜂王

左江日报 2017-09-17 15:01 大字

冯庆杨正在展示他的蜂蜜产品 □黄德民黄艳芳李明燕

一条小溪从山上往下,潺潺地流向村中。小溪边上,树丛里、石墙边,散放着100多个蜂箱。时值下午3点许,蜂群“嗡嗡”地飞出箱外在空中飞舞,仿佛在演奏一曲“甜蜜事业”交响乐!

这是笔者9月6日在大新县桃城镇德立村逐屯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蜂箱群的主人是一个腼腆、勤快的小伙子,名叫冯庆杨,今年33岁。由于家庭贫困,2002年6月初中毕业后,冯庆杨就到广东打工。打工8年后,冯庆杨手头上有了一点积蓄,于是,他返乡创业,成为一名养蜂人。

开始,为了掌握养蜂技术,冯庆杨先是师从一个养蜂师傅在外地养蜂。那时养的是意大利蜂。由于缺乏运输资金,不能追花迁徒,花源贫乏,蜂群出现盗蜂现象,冯庆杨因此当年亏损了5万多元。2009年,冯庆杨回到家乡,吸取教训,改养采蜜期长及适应性、不用追花迁徒的中蜂。

逐屯地处中越边境,山青水秀,雨水较多,空气湿润,蜜粉源植物种类较多,是养中蜂的好地方。为了减少资金投入,冯庆杨自己到山上的岩石缝里去找蜂种,用蜂箱装回来繁殖。经过8年多的精心培育,目前,冯庆杨的蜂箱从第一年的10箱发展到100多箱。深山野花多,花源足,蜂蜜纯正,卖得好价格,冯庆杨养蜂年均收入达8万元左右,成为大新县远近闻名的养蜂王。

多年的潜心探索,冯庆杨逐渐掌握了养蜂的门道。他告诉笔者,从山上采回蜂种放进蜂箱时,动作要轻,避免蜂体受伤。还有,采集蜂蜜时,不能将蜂蜜掉落沾在箱外边上,否则,蜜蜂一旦采食,容易出现互相残杀的盗蜂现象,造成损失。同时,平时要注意观察蜂箱周围环境,发现马蜂袭击蜂群时,尽可能把它打死或赶走。

为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养蜂脱贫致富,冯庆杨把自己的养蜂经验传授给当地群众,群众在养蜂过程中有什么疑惑,他都给予耐心地解答。这几年来,在冯庆杨的带动下,德立村出现了养蜂潮。据统计,目前全村约有300多个养蜂户,户均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

逐屯村民小组长冯亮茂告诉笔者,逐屯有80多户200多人口,由于青年人都外出打工,不少人家都人去楼空。“希望今后国家能出台更多的惠农政策,让在外务工的青年返乡创业,让‘空心村\’不再空心。”冯亮茂说。

“我今年争取发展到200箱,明年蜂蜜产量达到一吨以上,同时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谈起明年生产目标,冯庆杨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崇左市检察机关一批集体和个人获市委市政府表扬通报

崇左讯在近日召开的第三次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对荣获2011—2015年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扬通报,大新县人民检察院被评为先进集体,市人民检察院林晓云、天等...

大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