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巧施良策走好脱贫路 ——大新县宝圩乡板价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侧记

左江日报 2017-08-15 10:06 大字

8月8日,记者来到大新县宝圩乡板价村那盖屯看到,全屯都通了水泥路,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彻底改变了以往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摸不着道的现状。

这只是板价村实现脱贫的一小步。

2016年,市总工会派选第一书记汤卫军进驻板价村开展扶贫工作,通过一年的努力,板价村达到了“十一有一低于”标准,1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八有一超”,全村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2.64%下降至目前的2.78%,实现整村脱贫。

实施网格化管理,打牢扶贫基础

在板价村委的宣传栏里,板价村精准帮扶网格化管理示意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询问板价村第一书记汤卫军后获悉,网格化就是进一步理清帮扶联系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人员的权责,完善组织机制,对有效推进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汤卫军说。

去年年初,板价村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有文化的年轻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村民参与扶贫开发、资金监督和项目实施,强化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健全村规民约,为全村脱贫致富、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目前,板价村下辖的6个自然屯全部实现了网格化管理,每个屯都有一位包屯干部作为管理员,及时更新数据,杜绝扶贫数据造假,为脱贫提供有效依据。

整合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村里的新变化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多亏了驻村干部呀。”板价村村委会主任农志新告诉记者,几年前,板价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基本上是依靠传统种养以及外出务工,农村基础设施也相当落后。自从驻村干部来了之后,通过完善扶贫机制,为精准扶贫注入“新鲜血液”,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汤卫军告诉记者,2016年以前,板价村依然有泥巴路、砂石路,甚至连一条环村公路都没有,一到下雨天村民出行极为不方便。2016年,板价村利用县扶贫办项目资金,投资150万元建设的龙大屯至板赦屯2.4公里道路硬化项目实现竣工,结束了板价村无环村公路的历史。

去年以来,板价村结合实际情况按照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以及贫困户“八有一超”标准,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投入800多万元用于农田水利三面光改造,总投资200万元的旅游停车场项目和总投资50万元的旅游公厕项目正在施工中。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也为日后发展民俗旅游打下基础。”汤卫军说,下一步,全长40多公里的大新—龙州武德乡旅游公路即将开工建设,公路穿村而过,通车后板价村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群策群力,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2016年初,在确定板价村为2016年脱贫村后,汤卫军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让村民提出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群策群力,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在那盖屯贫困户黄国芳家的猪栏里,有28头大大小小的猪,养猪是黄国芳家的主要收入之一。通过精准帮扶,黄国芳家的肉猪养殖规模由几年前的两三头发展到了如今的20多头,去年仅养猪的收入就有3万多元,家里还起了两层的楼房。

"家底薄,只能一步步依靠勤劳发家致富。"黄国芳说,早上喂完猪后,他就到乡里做建筑活,早出晚归,能多赚一点算一点,为的就是能多一点收入改变贫困的家境。

"像黄国芳一样勤劳的贫困户还有很多,扶持他们发展特色种养业,鼓励他们外出务工,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脱贫办法。"据汤卫军介绍,去年,板价村共扶持163户贫困户养殖母猪、94户每户养殖35羽鸡苗,为贫困户增收约110万元;引导上思屯贫困户种植葡萄70亩,每亩收入达15000元;引导板价屯贫困户种植莲藕30亩,年增收达52万元;成功动员建档立卡贫困户412人外出务工,其中长期外出务工228人,季节性外出务工184人,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

如今,板价村集体通过向县政府申请5万元贫困扶持资金,入股大新新农公司,每年可以得到6%的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今年还计划在板价屯发展林下养鸡项目,力争到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5万元以上。"汤卫军说。

新闻推荐

新屯:集体经济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以前村里脏乱差,除了搞侬垌节,否则没有多少个外地人到新屯来玩。现在好了,天天有游客来新屯,我们忙得有时都接待不过来。”近日,谈这两年来发生的变化,大新县桃城镇宝新村新屯村民小组长冯建宗乐得合...

大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