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宗立派的川剧大家(下)
李氏兄弟:文武小生开先河
川剧小生有文武之分,有以文小生见长,有以武小生闻名,亦有文武兼备者。
小生艺人亦文亦武,唱、做俱优,称为文武小生,李氏兄弟(李甲生、李培生)可谓开了先河。李甲生(1863年—1915年),字琴生。清光绪年间至成都,以文武双全、技艺超群著名,为太洪班的台柱,后为班主。清末四川劝业道提倡戏曲改良,在伶工考核中取得第一名,1912年为三庆会剧社的创始人之一。1914年《娱闲录》诗云:“优孟如云孰俊英,时人艳称李琴生。文采风流足矜式,三十年前已擅名”,其翎子功口口相传,“软硬武功都好的李甲生演《凤仪亭》的吕布,能够使头上插的翎子,做出二十四个凤点头”。其弟李培生(腊狗子),文武小生,翎子功也特别出众,有民间谚语:“曹黑娃的旋子,康子林的尖子,当不得腊狗子的一对翎子。”从李氏兄弟以后,涌现出以康子林、曹俊臣、魏香庭为代表的文武小生,他们拿手的“踢尖子”“翎子功”“把子功”成为川剧的传世精品。
蔡三品(1866年—1920年),大名班著名小生,小生行尊为“蔡师爷”,擅演高腔《金印》《琵琶》《红梅》《班超》等大本戏。唱功甚佳,做功亦全身皆戏,卓绝一时。1920年逝于资阳。名士撰联,推其为小生“大宗师”:“舞袖学娉婷,自惭傅粉施朱,只算梨园小把戏;传神妙阿堵,说到极妍尽态,当推艺圃大宗师”。其徒曹俊臣,有川剧“曹大王”之誉。
萧遐亭:关公戏是一绝
清代晚期,生行的杰出代表为萧遐亭,有“文状元”“蜀伶之冠”的称号。萧遐亭(1821年—1908年),人称萧老长。川剧掌故称,曾中秀才,因扮戏好曲,被革除功名。擅演“关公戏”“太白戏”“岳飞戏”,以红生著称,所塑造的关羽,庄重威严,栩栩如生。其《单刀赴会》一剧,尤其脍炙人口。《蜀伶杂志》评其:“举措矜严谈笑稳,威棱处处肖关公”。新津县纯阳观中塑有他扮演“回首望荆州”的关公塑像。清光绪年间,在大名班创设三字科班,其艺术传人有石三龙、黄炳南。
罗开堂:花脸之王
罗开堂(1831年—1913年),清咸丰年间在川西坝演出,有“成都王”的称号。后转至资阳河,为大名班当家花脸。擅演“灵官戏”“钟馗戏”“财神戏”。扮演灵官威严庄重,常应邀为新建万年台饰“灵官踩台”,或扮灵官“坐行台”,有“活灵官”之称。他所绘制的脸谱色彩鲜艳,笔法细致,尤为传神,民间画师常以其为蓝本,绘制成神像,并以“罗开堂的脸子”招徕顾客。由于他讲、唱、做及蹬打、架子、脸谱出众,在观众中享有“花脸王”“罗师爷”的称号。清光绪年间,在大名班创设三字科班,其艺术传人有谢海潮、李兰亭。
“五虎上将”:川剧鼓师
清同治光绪年间,涌现出川剧的“鼓师之王”“天打鼓”。在川西坝南、北两路传名的鼓师有“五虎上将”——五虎者,为成都的李升庭、杨吉廷、李天佑、王世贵、李松亭,“五虎之首”李升庭,宾乐班名鼓师,被誉为川西坝的“天打鼓”,技艺精湛,甚有声望。民间戏谚则描绘了资阳河的“四大鼓师”——“头顶天打鼓,脚踏金乌龟,身穿须子铠,捉拿君子戊”。于少成,绰号天打鼓,资阳河开山祖师,精通音律、曲牌,技艺高深莫测。叶青山,绰号金乌龟,因其身材矮小。徐坤山,绰号须子铠。熊五娃子,绰号君子戊。四人以司鼓闻名江湖。
新闻推荐
天府牧马山国际商旅区加快推进成都新津共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天府牧马山国际商旅区将着力建设涵盖颐养健康、亲子教育...
新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