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呈现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新津表达”新津奋力开创“成南副中心、滨江公园城”新局面
天府农博创新中心摄影周建勇
红石涵养湿地公园摄影廖学林
摄影廖学林
五河汇聚,平畴沃野。4500年前,古蜀人选择在新津宝墩筑城,开创了古蜀文明的源头。而今,新津人正努力开拓,力争成为新时代成都的先行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津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兴旺,民生富足,交通发达,桥通路畅,“走遍天下路,难过新津渡”早已成为历史。
不忘使命与担当,新津抢抓“南拓”机遇,坚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水平共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公园城市理念统领产业功能区建设,着力把“两园一区”产业功能区作为城市转型的先导区、产业升级的主战场、社会转轨的试验田,用产业生态圈的理念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经济地理,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奋力开创“成南副中心、滨江公园城”建设新局面!
【核心档案】
地区生产总值——
2016年 259.20亿元
2017年 301.44亿元
2018年 337.41亿元
区域特色——
新津历史悠久、五河汇聚、两山相拥,是古蜀文明发源地,古有“南方丝绸古道第一站”美誉。境内有长秋山、牧马山、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老君山森林公园等丰富生态资源本底,是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四川省旅游强县,经济综合实力连续6年位居全省十强县行列。改革开放以来,新津走出了以希望集团为代表的一批知名民营企业,被誉为“中国民营经济的摇篮”。
发展方向——
新津是天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域纳入成都“南拓”区域和成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拥有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成都梨花溪文化旅游区3个市级产业功能区,正在打造以智能制造、国际农业博览和全域旅游为支柱的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以“超级绿叶”公园城市总体架构,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全域旅游”建设。
关键词 公园新津
公园城市为引领 全域旅游为路径 “1+4”体制机制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新津具有‘两山’‘五河一江’的优质生态本底,全域犹如一片生机盎然的超级绿叶。”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匡晓明教授的灵机一动,为新津的公园城市建设构建了总体意象。
新津山水资源富集,历史人文厚重,近年来,探索出适合自身特色的“公园城市+全域旅游”创新城市建设新模式,把城市作为最美的公园、最大的景区来营建,实现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的深度融合。
2019年9月,新津“公园城市+全域旅游”规划建设导则出台,再次梳理并明确“1+4”体制机制设计,通过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组建一个专门机构、构建一套管控体系、建立一支专业智库、完善一套投建运管模式,形成闭环式运行机制,统筹推进公园城市策划、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五大环节工作。
通过领导小组+专家顾问的机制,来解决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的专业性问题。匡晓明教授正是智库的一员,这份新津公园城市建设的智囊团名单,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家崔恺,西南交大(上海)TOD研究中心主任朱晓兵,知名学者、乡村旅游规划师庄锦华……
智库专家不是挂名,而是真正参与到新津公园城市建设进程中来。新津的地铁10号线二期新津站TOD开发,聘请株式会社日建设计完成一体化城市设计,TOD专家朱晓兵教授全程跟进,为新津TOD建设从方案走向实际保驾护航。
作为全市中远郊地区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区县,新津将TOD综合开发作为引领县域空间重塑、塑造公园城市品质的重要力量。顺应5G时代来临,新津与华为、西南交大(上海)TOD研究中心共建“中国(成都)TOD+联合创新中心”,超前打造承载5G场景的城市底板,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及场景,为新经济产业及人群顺利导入做好准备。
衔山抱水,精心营建,新津已建成1230亩白鹤滩湿地、780亩红石涵养湿地、820亩天府明珠公园、500亩骑龙湖公园,整个城市的面貌逐渐改变。
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内打造的天府明珠公园,以坡地、草坪、绿荫、湖泊……融化了传统工业园冰冷生硬的外表。布局的运动休闲区、湿地观赏区、滨水休闲区等9大功能区,植入“民营经济时光轴”,实施民营经济博物馆、人才公寓、综合配套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营造了“在公园里生活,在花园中办公”的人城产融合场景。
在新津城区最大的湿地公园——红石涵养湿地公园,通过挖掘红石文化,构建开敞空间,完善服务设施,植入商业业态,布局儿童游乐区、草坪婚庆场、观鸟平台、红石工坊、寻梦森林、一桥一景等配套设施和景观节点,推进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让生态产品供给成为最普惠的民生。
关键词 智造新津
龙头企业引领 构建产业生态圈 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
董明珠的造车梦在成都找到了知音。
2019年9月4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又一次来到她在成都新津投资建设的银隆新能源基地视察。像过去的若干次一样,陪她一同登上银隆新能源客车的,仍是成都公交集团董事长王昌干。
从外观装饰到技术指标,从座椅是否舒服到扶手拉环的位置是否合适,王昌干这位从基层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的“当代公交人”,跟跨界造车的董明珠有着共同的话题,那就是——怎么把车造好。
“每次来都有很大收获,成都人是真心帮我们提高客车的质量和舒适度。下一步,格力还要把其他项目落户到成都新津。”董明珠说。
迄今为止,位于新津的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已经落地董明珠旗下两个项目:银隆新能源成都基地,以及2019年1月开工的格力智能家电产业园。下一步,格力智能家电产业园将持续加大项目投入,在这里打造一个以智能家电为核心的庞大的“产业园”。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新津制造业经过多轮结构调整和迭代升级,当前又迎来天府新区功能分区的新机遇。而以暖心的营商环境、真诚的服务态度,吸引格力这样的“中国制造”领军企业到来,更印证了那句话——新津发展智能制造,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齐备。
在支持企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向智能制造迈步转型上,新津县委、县政府是企业的坚强后盾。2018年,新津轨道交通龙头企业新筑股份与世界磁浮交通系统领军企业——德国博格公司合作,将世界超一流的内嵌式中低速磁浮核心技术系统引入新津。这一技术要全面引进并掌握吸收,首先就要在新津建一条试验线。在新津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企业排除困难加快“超铁”试验线建设,预计2020年初安装调试,将为新津轨道交通“兵器库”又添一柄利剑。
培育本地龙头、引进行业龙头、聚集科创龙头,2019年迄今为止,新津新引进发那科机器人、天府希望智谷等产业项目28个,格力智能家电产业园、新筑磁浮试验线、天府智能装备产业园等35个项目加快推进建设,6户企业入选全市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库(其中种子企业梯度培育4户,准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2户),2019年1-8月完成固投109.9亿元。
这其中颇引人注目的,是世界工业机器人四大巨头之一发那科的落户。未来,随着“新津造”工业机器人的问世,新津在智能制造上的产业技术水平将实现质的飞跃。
在“龙头”的带动下,产业生态链正在聚集。在智能家居产业链方面,以格力智能家电为龙头,目前已形成20余户智能家居单品项目聚集的产业链条。在智能交通产业链方面,以新筑股份内嵌式中低速磁悬浮系统、银隆新能源氢燃料电池客车为龙头,已聚集上下游企业30余户。
为打造服务平台和载体,构建产业生态圈,新津正加快天府创智湾、天府智能装备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建设,截至目前,智能制造产业园在建产业载体50万平方米,载体创新孵化功能不断提升。
关键词 农博新津
推动农商文旅体科融合发展 重塑城乡形态重建产业支柱
对途家联合创始人兼CEO、斯维登集团董事长罗军来说,纵然有着丰富的企业运作经验,但对农村、尤其对农村土地政策不熟悉,让他对在农村搞旅游开发望洋兴叹。2018年,天府农博园伸出橄榄枝,“来吧,这里有机会。”
给资源、给政策早就不是新鲜事,创造“给机会”的营商环境,是新津这一“民营经济摇篮”的优势。
给企业机会,新津方面做好了铺垫,将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出来,由村集体股份合作社与企业合作成立公司,使企业得以运用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共享农庄建设。
由“三途一斯”建设的“集趣·农博园·共享农庄”,凭借“互联网+共享经济”的运作模式取得了成功。这一探索不仅对乡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有效转化,为原来的“空心村”创造了可增值的财富,还带动了当地居民发展“非标”民宿和乡村旅游。
天府农博园创新探索的模式,用以服务全川乡村振兴。目前,这一模式已被复制到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推广,初步探索形成“农博+小金·苹果共享农庄”稳定脱贫奔康新模式。
金秋9月,位于中国天府农博园的葵花海如期绽放,吸引了远近游人。葵花海是农博园推进全域景观化的项目之一。迄今为止,农博园已完成斑竹林景区景观升级打造、羊马河、西河生态河道治理等项目14个,实施林盘整治5个、村(社区)环境提升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约10000亩。规划生态绿道185公里,已建成31公里。
在农博园核心区,新建成的蕃薯藤TINA庄园是一个集教育科普、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复合型现代农业庄园。TINA庄园、翔生有机农场、陶然柑橘中国芯博览园……这种具有田间博览示范功能的项目在农博园内逐步增多,同时,经常在农博园举办各类活动,如乡村音乐节、“创新农博·创享乡村”成都乡村振兴创享会等,“把农博会从城市搬到农村、从室内搬到田园”的理念正一步步实现。
通过在天府农博创新中心植入农业科技创新数字化服务平台,担负起推进科技成果示范展示、供需智能匹配对接、成果转化交易等工作。目前,农博园片区已引进中以津惠农业、渔耕田、陶然农业、中国农科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带动韭黄、猕猴桃、稻虾共生、莲藕、柑橘、加工型蔬菜、葡萄7个千亩连片现代农业基地发展。
在农博园涵盖的几个乡镇,以融合为特征的新乡村产业正蓬勃发展。兴义的房车节、啤酒节,安西的鱼头火锅节、葡萄采摘节,方兴的乡村荷花季……通过人流共享空间、资源盘活对接、点位互联互通、互联网赋能等方式,形成深度互融的“新乡村产业”。
农博园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希望集团共同成立“四川绿领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正在孵育“新农工”、培养“新农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对新津而言,天府农博园是重塑城乡形态,通过推动农商文旅体科融合发展重建产业支柱的重大机遇。”新津县委负责人表示,将抓住机遇,加快打造展示四川农业金字招牌的综合平台,积极探索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关键词 文创新津
打造“花漾新津”文化IP 让梨花带动一个产业促进一方发展
年年梨花节,2019年的新津“梨花季”让人耳目一新。
2019年,新津成功推出“梨花季”文化旅游品牌,打造“花漾新津”文化IP,梨花溪核心区精心打造后亮相,并以“梨花季”活动为主线串连全县八大分会场。从部门到镇乡、从管委会到村组、从文旅企业到农家乐,全县参与者超过万人,一、二、三产业互促共进,打造了赏花休闲、河鲜美食、生态度假、绿道体验等消费场景,真正让游客感受到“好看、好吃、好玩、好买、好享受”。通过卖品牌、卖体验、卖感受,让梨花季持续绽放生命力,让游客把梨花的感动带回家。“梨花季”期间接待游客155万人次,取得了“一朵”梨花带动一个产业、培育一批企业、促进一方发展的良好效果。
既是文创中心,又是游客中心,在2019年8月建成开放的梨花溪“花漾新津”文创中心,汇聚了“花漾新津”系列产品、非遗工艺品、院校师生创意产品、本土企业文创产品和各镇乡的文创产品,共计100余种,集文创产品展示、销售和培训交流于一体。在这里,随处可见梨花元素,以及通过对风土资本的汇集提炼,形成的花精灵和放牛娃两个活泼可爱的IP形象,各种丝巾、抱枕、笔记本、马克杯、T恤等文创产品。
为打造“花漾新津”文化IP,新津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传统工艺与文化旅游研究基地、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与省水上运动学校合作开发赛艇季非遗产品10余种,建成赛艇挑战赛主题展馆,举办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和龙舟公开赛,打造老码头创意街区、九莲乐学村、梨园雅舍、花漾新津文创中心等一批文创项目,展现了梨花溪文化旅游区的文化传承与现实活力。
为促进产业扎根,新津鼓励引导市场主体深度参与功能区建设,蕃薯藤、南台月等企业积极参与开发梨花衍生产品,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近百家、开发文创产品200余种,建设4.21万平方米的时尚购物专业楼宇,推进150余家时尚品牌商家入驻,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3%。
新津县委负责人表示,坚持“公园城市+全域旅游”路径,突出“文创引领+全业融合”,把成都梨花溪文化旅游区作为最大旅游景区、最好的旅游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经营,打造山水运动及休闲旅游目的地,着力建设当地风土资本价值转化的先行区。
新闻推荐
鸟瞰新津美景十大工程五项改革两大平台东华村,花源镇传统散居院落,精心林盘打造,丰富的旅游元素植入,成为了今年的网红打...
新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