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藩王府的蜀王金宝 刻有成都地名的银锭现身
昨日,记者从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2017-2018年度水下考古成果新闻通报会上获悉,该考古发掘再次取得重要成果。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眉山市彭山区文物管理所对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开展了第二次考古发掘工作,于2017年12月26日开始围堰,2018年1月24日正式开始发掘,前后历时近3个月,发掘面积10000平方米。本年度围堰的总长度约为1000米,宽度约为130米,长宽均超过了去年。经考古发掘证实,围堰范围内均有文物出水,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较为密集的区域。
本次出水文物总计12000余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枚蜀王金宝。考古工作人员还在本次出水的银锭上新发现了“双流县”“新津县”“灌县”等成都地名,这也印证了张献忠曾经在成都积累财富。而火器三眼火铳的出水,为确认这一处古代战场遗址提供了更多证据。
蜀王金宝
国内首次发现
碎成10多块刀痕清晰可见
去年的出水文物3万余件,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张献忠分封嫔妃的金册、银册等宝藏,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但本次发布会上,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刘志岩却直言,出水文物中的蜀王金宝更为珍贵。“为什么这么说呢?”刘志岩介绍,据明史记载,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世子承袭王位,止授金册,传用金宝。“每一代王都会有自己的金册,但每个王府里只有唯一一个金宝,由于数量稀少,显得尤为珍贵。”按照文献的记载,金宝背后一般印有四个字——“某王之宝”。本次发掘出水的这枚金宝,虽然残损,但可清楚地辨识出印面的篆书“蜀”字,当来自蜀藩王府。“根据明史及我们查阅的资料,可以断定这就是蜀王之宝。去年我们发现了很多金册,但是没有发现金宝,这是第一次发现,也是国内首次出土藩王之宝。”
不过遗憾的是,这枚金宝已经碎成了10多块。“要么是当作硬通货来使用,要么就是对蜀王政权的蔑视,所以金宝被砍成了10多块,刀痕清晰可见。”刘志岩说,后期将进行修复。
刻字银锭
刻有成都地名
实物证明大西政权区域
很久以来,成都流传着一个民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1644年,张献忠率领一支大军入蜀,在成都创立大西国,并在川内巧取豪夺。据说离开成都时,银子太多以至于无法带走。本次出水文物中,铭刻有四川地名的银锭和船钉大量出水,生活用品、金银首饰与去年相比独具特色。
遗址上展示的银锭由于长年沉浸江水中,外部已氧化呈黑色,部分有残损。记者在这些银锭中发现,还有几枚刻有“双流县”“新津县”的成都地名。刘志岩介绍,考古工作人员在本次出水的银锭上还发现了“灌县”“温江县”地名。“这些银锭属于大西政权的税银和军饷,与之前发现的银锭的纯度一样,大概是95%,重量达到50两。除了成都地名,有的银锭还刻有‘德阳县\’‘绵竹县\’等十几个州县,对我们了解张献忠在四川的活动范围,包括大西政权在四川的实际控制区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实物证据。”
三眼火铳
表面锈迹斑斑
印证战争的确采用过火攻
今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更多的铁刀、铁剑、铁叉等兵器,以及铁制篙头大量出水。此外遗址内首次发现以三眼火铳为代表的火器和金碗、银碗等容器。本次考古发掘出水的大量兵器,尤其是火器的发现,为确认这一处古代战场遗址提供了更多证据。
展示出来的三眼火铳在水下沉埋多年,虽已是锈迹斑斑,但外形尚存,令人对战场上的硝烟充满遐想。“出水大量兵器尤其是火器,也印证了这场战争的确采用过火攻。通过出水兵器和文献,我们可以确认该遗址就是明末古代战场遗址。船钉的大量发现,也为确认沉船地点提供了新线索。”据记载,明成祖朱棣在京军中组建了专门的枪炮部队——神机营,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处于领先地位,也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队。本次出水的三眼火铳是否与神机营有关呢?刘志岩表示:“不能排除遗址上火器来自神机营的可能。”
本报记者 李雪艳
本组图片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 张全能 摄
新闻推荐
(记者张维)4月2日下午,市政府副市长克克率市农业局、市政府驻成都办事处负责人到位于成都市新津县的中粮成都产业园考察。克克一行深入园区大米加工车间、面粉厂以及铁路散粮装卸线等现场实地调研...
新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