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串起产销协同新模式

四川日报 2015-09-07 09:37 大字

又到一年大春抢收时节,但今年,种粮大户秦洪君不必再为稻谷找不着“家”而发愁——每天收割的200多吨稻谷,装上卡车,源源不断地运往位于新津县花桥镇的一间仓库。这间仓库,属于一家叫做花中花的农业公司。根据去年底签订的合同,秦洪君为花中花进行“订单生产”,产出的稻谷,花中花公司全数以保底价格收购,并第一时间“吃”进粮库。“订单生产”,并不陌生。然而,在粮食规模化种植和优化现代农业结构的大背景下,粮食种植主体、粮食加工企业、种业企业等各个环节,需要一种更具革新性的“串联”方式。

□本报记者 张彧希

各自为政?不得行

搞“订单生产”,花中花早在10多年前就尝试过。然而一路走来,却磕磕绊绊。“搞了几千亩,其中大多是种植几亩地的散户,到了收割季节,很多农户不讲诚信,‘逃单\’了。”花中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胡建新对此很无奈。

与此同时,新津大地农耕技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秦洪君,却被“卖粮难、仓储难”搞得灰头土脸。每年因为无法仓储,损失都在10万元左右。

发愁的还有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胡勇。作为成都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研发的大量优质水稻品种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

本该串联在一起的三个市场主体,却断了链。“大家多年来各自为政,没有互通信息和需求,都‘困\’住了。”新津县农发局高级农艺师郑科畅说,整合资源,是共赢的关键。

今年初,产销协同的齿轮在新津开始转动起来。参与其中的,包括两家种源企业、两家粮食加工企业和100个粮食种植主体——这是一场具有颠覆意义的资源整合:粮食由“以产定销”转向“以销定产”,产销由“简单买卖”转向“产销联盟”。

串联起来?三方共赢

“‘以销定产\’,绝不是算算产量这么简单。”郑科畅说,这一想法,从三年前就开始酝酿。2013年,在农发局的牵线搭桥下,绿丹和花中花的负责人坐到了一起,绿丹一口气拿出了20多个优质水稻品种。

2014年初,绿丹和花中花找到秦洪君,免费赠送他一种名叫“宜香优2115”的水稻种子,在12亩地上先行试种。一年试种,秦洪君尝到了甜头。“每亩的产量和普通稻谷相当,但价格却比普通稻谷高,算下来,每亩地可以增收200—300元。”

到了2014年底,秦洪君爽快地和花中花签订了合同。双方约定,秦洪君在1500亩土地上,种植由花中花选定的“宜香优2115”,种子由绿丹提供;收获后,由花中花按照2.8元/公斤的保底价格收购,这一价格,每公斤高于普通稻谷0.3—0.4元。

更让秦洪君感到安心的是,大伙儿和花中花,已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结成了产销联盟。“花中花的仓储、烘干设施,优先提供给订单生产户。”听说花中花还将再建一个容量为2万吨的粮库,秦洪君喜上眉梢。

而对于花中花和绿丹来说,这也是共赢的局面。“本地有了稳定的粮源,仅运费成本就能节省上百万。”胡建新说。

明年,花中花和绿丹还将捧出新品种的“订单”。“只要能保我增收,我就敢大量给你们种。”秦洪君说。

新闻推荐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津力量

国际有机农业精英齐聚交流、千万美元级有机农业创业基金启动、有机创客孵化中心揭牌……11月23日-24日,由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亚洲理事会(IFOAMA-SIA)等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兴义论坛暨国际有机农业运动...

新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津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