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经济日报》发文关注成都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创新 “应付田”变为“精细田”

成都商报 2014-04-14 07:43 大字

四川省新津县人均耕地面积仅0.89亩,比全省平均水平还低,土地金贵,农民不愿意将土地转移出去。由于从土地中得到的收益有限,新津县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了城。新津县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现实问题。

“这些年,农民种田变化很大,现在种的是‘精细田\’,不像前些年,种的都是‘应付田\’。”新津县龙马村党支部书记李继伟告诉记者,由于种田效益低,村里年轻人大多愿意出去打工。前些年,许多农户种田只是应付着,春天撒一把籽就出去打工,秋天再请几天假回来收一下。

新津县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民种地从“应付田”变为种“精细田”,原因是新津县实施了一项名为“生产大统筹,服务全托管”的改革,即农民将育秧、田间管理、收割等繁杂的农业生产,全部通过村级组织交给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服务。

产前,根据农技部门的调研和建议,托管服务组织对粮食种植品种进行统一选定,统一育苗、供苗;产中,托管服务组织提供从土地翻耕、秧苗插播、田间管理到收获烘干的全程服务;产后,实行统一收购。

在新津县新平镇双石、宝墩等地,村民自主联合组建了土地股份型和经营管理型合作社,引进生产服务型合作社,各类专业组织之间根据自身经营范围,围绕生产统筹、服务托管,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既实现了土地规模化,又实现了管理精细化和服务社会化,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链式聚合的农业生产链。在这一链条上,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和提供生产服务的专业合作组织,既各负其责,又各赚各的钱,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通过“生产大统筹,服务全托管”的改革,新津县有效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了种粮效益。据统计,传统散户种植粮食平均每亩投入745元,产出1470元,收益725元。交给专业合作组织统筹经营、统一服务,平均每亩投入下降到505元,产出提高到1540元,每亩收益增加到1035元。

通过改革,新津县实现了家庭分散经营与规模经营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土地股份型、经营管理型和生产服务型等专业合作组织有机结合,解决了“谁来种田”“怎么种田”的问题。

(原载《经济日报》4月11日11版)

新闻推荐

当群众的“娘家人”

何桂珍新津县邓双镇妇联主席岷江社区妇女主任“小何啊,快来坐,快来坐。你工作那么忙,又来看我们。”这个月20日,忙完手头的工作,新津县邓双镇妇联主席、岷江社区妇女主任何桂珍刚来到邓双镇敬老院时,老...

新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