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成都:临时救助 填补低保“盲区”

四川日报 2012-12-03 17:19 大字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家庭收入略在低保标准之上,无法受低保覆盖,但生活困难,一旦遭遇变故,就会让整个家庭陷入困窘——今年初,成都市建立临时救助机制,将这部分“盲区”群众纳入救助范围。

11月28日,成都市民政局传出消息,截至九月,该项机制已救助困难群众7912人,救助金额达863.5万元,为数千个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本报记者 黄泽君

钱怎么用

41岁的新津县花桥镇筒撤村村民张健民(化名)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今年4月查出鼻咽恶性肿瘤。家里收入剧减不说,为治病还背了一身债。

一次治病时,他听病友说起成都的临时救助机制,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回村咨询。村干部帮着他起草了一份情况说明,递交到镇上。十天后,他就从民政部门领到了5000元救助金。“真像雪中送炭一样。”“让张健民这样的突发困难群众顺利渡过难关,这就是临时救助机制建立的初衷。”成都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闵莉说,根据《关于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的意见》,因危重疾病、人身意外伤残、火灾、教育支出过大等临时性、突发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急需救助的家庭,都可向所在村、社区提交申请,由乡镇或区县民政部门进行审核后拨款。

据悉,一年内,救助家庭因同一原因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原则上实行一次性救助,家庭年救助总额不超过10000元。

钱从哪来

“临时救助的审批和拨款,都由各个区市县自己完成。”闵莉介绍,临时救助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辅。五大主城区和高新区全部自筹,其余区市县以当地自筹为主,市上对财政相对困难的区(市)县给予一定补助。同时也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临时救助提供捐助。

此外,临时救助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各区市县民政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设立临时救助资金专账,并设立临时救助资金明细台账。

为避免重复救助,同一年度内、同一变故只能申请一次性救助。但闵莉表示,如果家庭是遭遇疾病等可延续性的变故,可在一年度结束之后,再次向所在村、社区进行申请。

下一步,成都还将加大对临时救助机制的落实,让更多的百姓了解这一政策,并获得相应的帮助。

新闻推荐

民生 这座城市刷新尊严生活的坐标

【2013年关键词】教育优先:全面实施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鼓励民办学校优质特色发展医药卫生:开展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推动公立医院建立法人治理机制就业社保:加强重点人群就...

新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