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为“魂” 以公园城市为“形”

成都日报 2022-01-21 03:07 大字

上接01版

他进一步谈道,建立健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财政拨款标准体系、探索教育创新融资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拨款政策,统一城乡财政拨款标准,“民办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贴标准应与公办学校相同,并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他提出,应加大乡村公共教育的扶持力度,整合并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充分发挥远程互动教育优势,实现优质资源的最大化共享,促进公共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步入老龄化社会,应更加重视养老事业。省政协委员、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俊波从创新诊疗模式入手,建议探索慢病签约医生。

在他看来,临床实际诊疗过程中,大的医疗机构里有部分想要长时间住院的老年人,多是因家庭陪护不够、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对此,他的点子是,尝试在综合医疗机构建老年病专业,建立社会—心理—生物模式,可评估老年人的状况、拓展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方式,同时开展老年人心理建设,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机制,还要建立适合老年人的诊疗模式——“陪伴+交流+治疗”,同时建立综合医疗机构+社区+养老的三级服务体系,“尤其是社区应该强化主动性,积极提供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如何更好关爱老年人?省人大代表、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街道兴城村党委书记叶素萍表示,在农村当地,很多年轻人都到城市打工,留守老人越来越多。留守老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医疗保障和生产劳动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需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关爱服务。

对此,她建议,各级各部门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关爱。从政府层面,可以加强基层适老化设施和农村留守老人关爱驿站的建设,由基层党组织、党员、志愿者组建帮扶队,为农村老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谈智慧城市

构建“城市大脑” 打通数据壁垒

“着力建设智慧城市,善于运用新技术手段,构建‘城市大脑’,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彭清华书记的讲话让省人大代表、成都市公安局刑事犯罪侦查局刑事警察支队刑事技术处副处长陈德智感受颇深。

如何在基层治理中运用新技术手段,构建“城市大脑”,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陈德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在成都不少小区人脸识别出入,这其实就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住宅小区进行技防升级改造,实现住宅的智能安防,提高居民的安全感。但各单位在使用这些数据时,必须严格执行网络安全领域法律法规,确保国家数据安全、公共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安全。

随着智慧手段越来越多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李凊的关注点集中到个人信息的保护上。“人脸识别技术采集的数据和人脸图像已经成为重要隐私,如遭到泄露可能给违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留下安全隐患。”李凊坦言,物业公司应该加强人脸识别技术的规范管理,保障业主的信息安全。

如何理解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运用更多新技术手段以提高城市服务管理水平?在省人大代表、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夏看来,就是要“让市民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腿”。林夏认为,智慧城市的未来模样,是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重塑城市数字基因,构建以“流动管理、韧性灵活、全时赋能、自驱进化、全域孪生”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

以“乘车码”为例,过去只是作为市民便捷出行的互联网应用,但如果将乘车码融入健康码,作为城市智慧应用的一环,既可减少一次亮码环节,提高效率和便捷度,又能够在应急处置中更精准地做到人员流动梳理。本报记者 王琳黎 李霞 李菲菲

新闻推荐

这个村子有点“野”一脚踢出个“理想村”

三河村主题马路。周边青少年前来参加足球培训。花园营地正在进行乐队表演。晨光熹微民宿客厅。花园营地,草坪上的帐篷...

新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